电子数据认证规则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司法证明过程以各类证据材料为起点,最终落脚于案件事实的确认。证据

认证制度的价值在于如何完成从法律事实到客观事实的过渡、如何客观的采纳

证据,还原客观案件事实。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人们的信息储存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更多的采

用电子数据的形式来储存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我国在

2012年开始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的一种,但由于电子数据自身

的特殊性,所依托载体的特殊性,构建系统完备的电子数据认证规则十分必要。

本文笔者从电子数据证据能力规则、电子数据证明力规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深入剖析我国目前电子数据认证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体系化的建议,

以期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电子数据;认证规则;证据能力;证明力

1

Abstract

Abstract

Theprocessofjudicialproofstartswithallkindsofevidencematerialsandends

withthefactofthecase.Thevalueofevidenceauthenticationsystemliesinhowto

completethetransitionfromlegalfacttoobjectivefact,howtoadoptevidence

objectivelyandrestoreobjectivecasefacts.Atpresen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

bigdata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ourcountryhasenteredtheinformation

society,peoplesinformationstoragemethodshavealsoundergonesignificant

changes,moreusetheformofelectronicdatatostoreinformation,butatthesame

time,italsobringsmanylegalproblems.In2012,Chinabegantoformallystipulate

electronicdataasakindoflegalevidence,butduetotheparticularityofelectronic

dataitselfandtheparticularityofthecarrier,itisnecessarytobuildacomplete

systemofelectronicdataauthenticationrules.Inthispaper,theauthorfromthe

electronicdataevidenceabilityrules,electronicdataproofrulestwoaspectsof

research,in-depthanalysisofChinascurrentproblemsinelectronicdata

authenticationrules,putforwardreasonable,systematic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论文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