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木兰诗.ppt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木兰诗.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作家作品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②。不闻机杼声③,唯④闻女叹息。诗歌精讲译文:叹息声一声又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声。课下注释:①唧唧:叹息声。②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④唯:只。作用:反复强调叹息声,意在突出木兰忧思之深,刻画出木兰忧愁苦闷的形象,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叙述。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问女何所思⑤,问女何所忆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⑦,可汗⑧大点兵,军书⑨十二⑩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译文: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年长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在起替父亲去出征。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课下注释:⑤何所思:想的是什么。⑥忆:思念。⑦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⑧可汗(kèhán):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⑨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⑩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内容: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刻画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女性形象。修辞:夸张。“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军情紧急,征兵催得急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译文:(木兰)到各处集市买齐了骏马、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缰绳、长鞭。课下注释:?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炼字:“东”“西”“南”“北”是虚位而非实指,夸张地描绘出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下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中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炼字:排比、互文。描写木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情景,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1)。译文: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溅溅的水流声。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课下注释:?旦:早晨。?溅(jiān)溅:水流声。?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21)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内容: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愈远思亲愈切。修辞:反复、夸张。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从家中到征地只用两天时间,夸张地表现了军情的紧迫、行进的神速,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情感:两处“不闻……,但闻……”表现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感。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万里赴戎机(22),关山度(23)若飞。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课下注释:(22)戎机:战事。(23)度:越过。内容:概括“旦辞……”八句,总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情景。修辞:夸张。既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又描绘出木兰跃马飞奔、奔赴沙场的飒爽英姿。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朔(24)气传金柝(25),寒光照铁衣(26)。译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课下注释:(24)朔(shuò):北方。(25)金柝(tuò):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26)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内容: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修辞:对偶。描写战地生活的艰辛,烘托了木兰的勇敢坚强。感官: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地夜景,渲染了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和坚强。第33首木兰诗北朝民歌七年级下册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许多人战死沙场,幸存者得胜归来。修辞:互文。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