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教学设计方案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案例名称

《愚公移山》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提供者

张萍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汇,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难点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教育网站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为引入新课做准备

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复述故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播放录音后1.指出生字词:仞冀箕畚孀龀匮

亡以应厝雍魁父荷担者

惩山北之塞

2.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提出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先在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

????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2)一词多义????

????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且焉置土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听范读后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并复述课文。

强化巩固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提问: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这样的神话结尾有何用意?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明确人物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