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集体备课策略 论文.docx

探究“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集体备课策略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探究“教与学”深度融合的数学

集体备课策略

摘要:数学集体备课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打造出高效、科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案。但是在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做到这样了吗?我认为远远没有做到。现在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低效。在这种情况下数学集体备课到底应该如何回归。我认为,数学集体备课应该从备学生到教与学相融、应该随“课”而备、应该为“生”而徘徊、应该回归初“心”。针对上述几个方面,本文将逐一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集体备课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课堂教学

一、集体备课之困: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低效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王泽虎《

王泽虎《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二、集体备课之初:从备学生到教与学相融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王泽虎《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

王泽虎《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数学集体备课时要考虑到并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三、集体备课之本:随“课”而备

(一)集体备课前的基础来自“课”的相关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教学应该有源头,否则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王泽虎《

王泽虎《陶行知教育言论摘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比如对于分数内容的教学: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都安排了认识分数内容。作为教师在备课之时一定要搞清楚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的教材中各安排的“分数”都在什么层次。

三年级(上册):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三年级(下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五年级: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对小学十二册的数学书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备课的方向。

(二)集体备课也应感悟生活“奥秘”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数学集体备课更应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并使之落实到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适应社会、更好生活的工具。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备课中教学设计的片段是这样: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很美很感人的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师:音乐中……

师:同学们美妙的旋律结束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时间都去哪了。

师:是的,孩子们,时间都去哪了?岁月匆匆,转眼即逝,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那么今天老师就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故事。

……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年、月、日,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希望你们能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学完了数学上的年月日,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文学家(朱自清的《匆匆》)是怎么描述的吧。

生活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教学活动也应该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应该把握生活的脉搏。

四、集体备课为“生”而徘徊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任何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这一主体因素,所以在集体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要让集体备课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让学生在集体备课成果的引领之下能进入教学情境。更使得教学活动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所以说我们的数学集体备课应该为学生而徘徊。

(一)集体备课时的基础源于学生的认知

对于集体备课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在集体备课时体现出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的部分。要让这部分孩子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章飞《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