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件:《灯笼》课件.pptx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灯笼》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笼吴伯箫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盏灯笼,或是孩提时的新奇,或是奔波中的慰藉,或是元宵灯节的流连……

自读课文,提出疑惑。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速读文章,找出作者在这篇散文当中写到的灯笼故事。任务一:理灯笼故事

第3段挑灯笼接祖父第4、5段慈母备灯上灯学第6段乡俗还愿,村口挂红灯第7段元宵看灯,灯笼入梦第8段族姊远嫁,满街灯火辉煌第9段纱灯描红第10段宫灯遐想第11段联想:挑灯看剑的名将理“灯笼”故事

【阅读提示】“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散文的自由笔法在这篇文章中是怎么体现的?你怎么理解这个“自由”?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细细品味。小组讨论,说一说这篇文章中的“自由”笔法。任务二:析自由笔法

策略一:品反复词句示例: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温暖美好的灯笼印象热闹活泼的童年欢喜回环跳跃的音韵之美

阅读策略参考阅读测略一品反复词句阅读策略二关注矛盾处阅读策略三知用典之意

【阅读提示】“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自由流淌出来”大家怎么理解?任务三:品自由流淌

结合课文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在尾段抒发“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的感慨。【资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作者十分愤懑,怒火中烧,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一盏小小的灯笼,可以映着祖孙情、母子情;一盏小小的灯笼,可以笼住乡俗的缘、历史的缘;一盏小小的灯笼,还可以抒发壮烈的豪情,燃起熊熊的火,冲破黑暗,指向光明。小小的灯笼,承载着大大的情怀。任务四:明灯火壮志

自身家国天下对灯笼的喜爱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国家深切的爱恋以天下为己任,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注意体会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八下第一单元导语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