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质课公开课1.2 应用举例1.2.2 探究导学课型 .pdf

高中数学优质课公开课1.2 应用举例1.2.2 探究导学课型 .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时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高度、角度问题

测量高度问题

探究: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

最高点,测量建筑物高度AB.探究下列问题:

(1)求AB长的关键是求AE,在△ACE中,需求出哪些量?

提示:需要求出C点到建筑物顶部A的距离CA和由C点观察A的仰

角,就可以计算出AE的长.

(2)若要求CA的长,需要在△ACD中求出哪些量?

提示:需要在△ACD中,求出∠ADC,∠ACD和边

DC的长,解三角形可求得CA的长.

【探究总结】对测量高度问题的两点说明

(1)对于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

一条过建筑物底部点的基线,在基线上取另外两点,这样四点

可以构成两个小三角形,把其中不含未知高度的那个小三角形

作为依托,从中解出相关量,进而应用到含未知高度的三角形

中,然后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解决即可.

(2)对于顶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我们可以选择另

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

仰角、俯角等构成的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即可.

类型一测量高度问题

1.如图所示,在山根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CAB

45°,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向山顶走1000m

到达S点,又测得山顶仰角∠DSB75°,则山高

BC为()

A.500mB.200m

C.1000mD.1000m

2

2

2.(2014·上海高考)如图,某公司要在A,

B两地连线上的定点C处建造广告牌CD,其

中D为顶端,AC长35米,CB长80米,设A,

B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和B看D的仰角分别为α和β.

(1)设计中CD是铅垂方向,若要求α≥2β,问CD的长至多为多

少(结果精确到0.01米).

(2)施工完成后,CD与铅垂方向有偏差,现在实测得

α38.12°,β18.45°,求CD的长(结果精确到0.01米).

【解题指南】1.根据所给的角求出∠SBA,∠ASB,在△ABS中

求出AB,再在Rt△ABC中求出BC.

2.(1)在Rt△ADC,Rt△BDC中,根据边角关系可得tanα,

tanβ,根据α≥2β,可得tanα≥tan2β,解不等式可得结

论.

(2)在△ADB中,根据正弦定理可把DB的长度求出,在△BCD中,

根据余弦定理可把DC的长度求出.

【自主解答】1.选D.因为∠SAB45°-30°15°,

∠SBA∠ABC-∠SBC45°-(90°-75°)30°,

所以∠ASB180°-∠SAB-∠SBA135°.

在△ABS中,AB2

1000

ASsin1352

=10002,

sin301

所以BCAB·sin45°1000(m).

2

2

10002

2

2.(1)设CD的长为x米,则xx

tan,tan,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