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本】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pdf

【标准文本】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1.020

CCSC04

团体标准

T/CPMA031—202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

鼻病毒

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s—Humanrhinoviruses

2023-10–XX发布2023-10-XX实施

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

T/CPMA031—202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分离和鉴定方法鼻病毒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鼻病毒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以及涉及人间传染的鼻病毒研究、教学、

检测、诊断等相关活动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鼻病毒humanrhinovirus

与肠道病毒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衣壳蛋白由VP1、VP2、VP3和VP4组成的小RNA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的病毒。

注:是引起普通感冒的重要病原体,与其它肠道病毒不同的是,鼻病毒不耐酸,pH值低于5~6时病毒活性不稳定。

可在人宫颈癌细胞、人胚肺及二倍体细胞系或人胚气管器官培养中增殖。鼻病毒病原学见附录A。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E: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

Ct: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

DMEM:改良的eagle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

FBS: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

HRV:鼻病毒(HumanRhinovirus)

NCR:非编码区(NoncodingRegion)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S:青链霉素混合液100×(Penicillin-StreptomycinSolution)

Q-PCR: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FluorescencePCR)

RT-PCR: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

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组织细胞感染量)(Fifty-percent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

VP:病毒蛋白基因(VirusProteinGene)

1

T/CPMA031—2023

5分离技术要求

5.1临床样本类型

临床样本为呼吸道感染者的鼻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气管分泌物、深度诱导痰等。

5.2临床样本的存储和运输

5.2.1呼吸道样本应在收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

5.2.2可以在24h送达实验室的样本可以在4℃存储和运输。

5.2.324h无法送达实验室的样本,应于-20℃或-80℃冻存并用干冰运输。

5.3临床样本前处理

5.3.1咽拭子

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装有鼻咽拭子离心管的管盖,用无菌巴氏吸管吹吸棉拭子数次并挤出棉拭子上

的液体。将装有样本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于4℃,12000rpm离心10min。

5.3.2痰液

5.3.2.1若痰液中含有少量黏液,按照咽拭子样本的处理方法离心后接种细胞。

5.3.2.2若痰液中含有大量黏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