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2.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构建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2.难点:学习本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读:(1、2)

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毕淑敏一起走进精神的三间小屋,看一看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0*精神的三间小屋(3)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教师指正:(5)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本课背景的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6)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改动。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以形容它的广阔。这篇文章选择的比喻则更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一般家庭,住上三居室,就算小康了,这里指的是身体运动的空间。那我们心灵活动的空间,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在精神上,我们是否也需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呢?文章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3)文体知识

预设:(7)

议论性散文

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8、9)

教师提示:注意“觑”“赘”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10)

(3)辨一辨形近字。(11)

(4)解一解词语。(12-15)

教师点拨:“间不容发”即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事及其危及。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回答:

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16)

学生甲回答:

学生乙回答:

学生丙回答: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间小屋。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讨论思考后回答问题。

1.再读课文,概括第1-6段主要内容,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17)

预设: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作铺垫。

2.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18)

教师:师生讨论,学生抢答。

学生1抢答: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学生2抢答: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

学生3抢答: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3.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19)

教师:同学们朗读这部分文字,然后分析回答。

学生: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教师补充: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间小屋。

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