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契机.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剧速增长,城市交通越

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们探索通过显著改善城市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城市活

力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参照国外解决都市交通的成功经验,就是建设以

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地下铁道、高架轻轨、以及独轨交通等)为主体,配以其

它形式交通工具,彼此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包括地面、高架和地下的立体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我国政府早就重视发展轨道交通缓解大城市交通问题。1985年国家发布的技术

政策蓝皮书中就提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到2000年时要建成城市轨道交通。

国务院(1993)20号文指出“特大城市要逐步建成快速轨道交通和地铁”。建设

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形成综合性的立体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解决大城市交

通拥挤问题的有效办法。

上海规划中的全市轨道交通网由11条地铁线和10条高架轨道交通线组成,

共约560公里。同时上海铁路局、公用事业局、浦东新区、闵行区、普陀区等单

位都相继提出了要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的规划。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费用预计

3300亿元,车辆5600辆。流量将达73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时间为5.5分钟,

比现有的地铁一号线行车间隔时间缩短了将近50%。到2030年,上海的轨道交

通(地铁和高架轻轨)运量约占70%以上,而地面公共汽车交通将被压缩到30%,

轨道交通将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主体,基本上达到国际大都市的格局。

在我国特别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启动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正确

选择轨道交通设施用材,减少材料使用上的盲目性,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先进性、

高质量、低成本目标的实施,是十分重要。也为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目前有轨道交通处于起始阶段,许多设施制造如车辆制造尚属空白,有的

零部件上海虽有生产,但没有围绕轨道交通建设组成一个产品体系。有关部门和

专家已经洞察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必将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也为相关行业带来

巨大市场,带动一批产业,如新材料产业、机电产业等的发展复合材料就是其中

之一。

1复合材料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材料之一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和增强体(纤维、晶

须、颗粒)复合而成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是本世纪中发展最迅速的

新材料之一。由于它的各种性能和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

基体和增强体,合适的组成配比,排列分布,充分发挥组成材料性能的优势,获

得单一材料——金属、聚合物、陶瓷等材料难以达到的综合性能,如高比强度、

高比模量、耐腐蚀、隔热、耐磨……等等,为复合材料制品提供了很大的设计自

由度。复合材料已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

为这些领域产品性能提高和升级换代的关键材料。表1是复合材料和钢、聚合物

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表2是用于复合材料的纤维性能,可见复合材料比一般的

钢材、高分子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要高出1~5倍。用复合材料做成的构件,

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大,是一种理想的结构件。复合材料产品制造工艺多数是

近终形成型,制造出的产品,不需进行机械加工,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复

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中有广泛的使用,对减轻车厢重量,降低噪、振动,提高难度

安全性、舒适性,减少维修……等均有重要作用。

表1

材料

密度

(g/cm3)

拉伸强度(Gpa)

比强度×107(mm)

拉伸模量(Gpa)

比模量×109(mm)

冲击强度(g·cm/cm2)

线胀系数×10-6

(℃-1)

复合材料

碳纤维(高强)/环氧

1.6

1.8

11.3

128

8.0

0.2

芳纷/环氧

1.4

1.5

10.7

80

5.7

76

1.8

硼纤维/环氧

2.1

1.6

7.6

220

10.5

200

4.0

碳化硅纤维/环氧

2.0

1.5

7.5

130

6.5

260

2.6

石墨纤维/铝

2.2

0.8

3.6

文档评论(0)

182****66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