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

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胡云信在《语文教学要吸收乡土文化的滋养》中提出“现今的语文教学太过依赖现行的教材,忽略了当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针对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提出,“拓展阅读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实地考察培养思考感悟能力、探究实践提高鉴别应用水平、积累整合不断丰富思想感情”REF_Ref6344\r\h[14]的观点,举出多处实例,可行性较强。因而在进行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选取了可行性强的阅读教学,作为乡土文化融入并渗透中学语文课堂的契合点。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REF_Ref3774\r\h[1]。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发读者的社会认知、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之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感的愉悦,这样使语文的教学素养的初衷得到了体现。

乡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时,采用“人文”教学法,“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重视人的文化。《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学法就是依托某一地区乡土文化,将其适当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原有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即学生所接触并了解的乡土文化,进行教学的迁移,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以下教学实施借用《社戏》为例。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固守在课堂之内的各种语文知识点上。实际上,老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个人认知、直接的经验、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地以学生的原始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拥有阅读期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当地文化自然激发了积极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将得到有效地促进。

(一)、依托乡土文化,对比阅读锦上添花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REF_Ref3774\r\h[1],自发地与文本对话,不仅是正确对待阅读的态度,而且是对阅读活动的规范性定义,形成认知意识是阅读的首要任务,认知能力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学习去了解每一个语文细节,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阅读,因此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拓展课程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社戏》是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感受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在教学中,首先要感受平桥村的村民生活,然后是赵庄社戏的民俗活动场景,最后感受孩子们的生活场景,以便于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能看到一幅水乡恬美的生活图景,然后引导教学实现对文学意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研究。

展开课程时可以引入鲁迅的家乡文化进行学习,例如社戏文化,浙江绍兴的旧时乡村生活,平桥村的风土人情文化,安排学生分兴趣小组研究,与此同时展开与《社戏》同类的其他作品的对比阅读,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与与友人游秦淮河。

同类文章进行横向的阅读对比,感知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独特风土人情,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与夏夜泛舟看社戏的神秘风光的对比,《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生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许是微风和河水的俯耳密语。平淡中足见神奇,细腻且隽永,不仅有诗的意境,还有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等种种景物,其中对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社戏》的景物描写采用写意手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多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看戏的趣味,情景交融,充满浙江绍兴水乡特色,色彩是“碧绿”的豆麦,“淡黑”的连山,“皎洁”的月光,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REF_Ref12031\w\h[16]……";趣味十足的描写不仅仅体现在景物,还在于两片文章所包含的文化的差异,《社戏》里的浙江绍兴农村的淳朴民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秦淮河文化,两种地域的风土人情都充满了故事,而这些都是拓展学生视野的兴趣点。由此可以抛砖引玉让学生通过对比去进一步自主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异同,还可以设计在课前或者晨读环节进行五分钟讲两本书的故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2114242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