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 论文.docx

聋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聋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

【摘要】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更要做到语文生活化,因此我们的聋校语文教材要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聋校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也要做到生活化。让聋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能够真正的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生活化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生来说,语文能力的掌握对他们尤其重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能够真正的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聋校语文教材的生活化

聋校的语文教材,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内容为主。目前聋校的语文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尤其是与聋生的生活相脱节,语文教材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现实储备。普通学校的语文教材都已经做出了几次的改版,而聋校的语文教材仍旧使用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语文教材,至今已使用了18年,在近20年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聋生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都存在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缺乏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思维,我们要通过删减,补充,替换等方法努力使学习内容,时代脉搏,学生生活相接近,着力体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特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

我校领导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我校开展编写校本课本,在原来的聋校语文教材中,删减一部分与学生关系不大,历史久远的课程,替换成与聋生的生活,与所在家乡的风土人情都存在密切联系的内容,如《清清骆马湖》《世博会》《彭雪枫烈士》等内容。新增加的教材的内容活泼生动,图文并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学习内容贴近聋生生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二、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为此,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我们在学习各种花草树木的时候,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花园,学生学的不亦乐乎,收获不言而喻。

只要肯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加起劲。此外,饮料名称,食品袋上说明,路旁的各色广告,看电视时,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他们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像这样的识字,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省力省心,学生感兴趣,所识的字又能及时巩固,从而解决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隐痛。

(二)讲读课文生活化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始终在影响着聋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厌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探究、去学习,力求让每一个聋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现在以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为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学生面对《草船借箭》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根本就不了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他们带进网络世界,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网络上的视频资料,他们了解了《草船借箭》故事发展顺序和经过,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他们知道了《草船借箭》只是《三国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