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品质。

教学难点:

1.诗歌的基本特点及欣赏方法的理解。

2.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案例、教学素材等。

2.学生准备:诗歌选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诗歌,互相交流欣赏诗歌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诗歌选本,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诗歌的欣赏方法。

三、合作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明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欣赏技巧。

四、实践活动

1.学生现场创作诗歌,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诗歌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板书设计:

一、诗歌的基本特点

1.形式美

2.内容美

3.情感美

二、诗歌的欣赏方法

1.抓住意象

2.品味语言

3.感悟情感

三、诗歌创作与评价

1.现场创作

2.互相评价

作业设计:

1.创作一首诗歌,下节课分享。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写出欣赏心得。

3.推荐一本诗歌选本,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基本特点、欣赏方法、创作与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诗歌的欣赏方法

诗歌的欣赏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诗歌欣赏技巧的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补充和说明诗歌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抓住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诗人通过文字描绘出的具体形象。在欣赏诗歌时,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中的意象有“明月光”、“地上霜”等。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品味诗歌的语言。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感悟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流露,是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感悟诗歌的情感。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离别的伤感。感悟诗歌的情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结合背景

了解诗歌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诗歌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背景等。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当时国家繁荣昌盛,诗人登高远望,感慨万千。了解诗歌的背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欣赏诗歌时,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在分析一首诗歌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诗歌欣赏实践

诗歌欣赏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学习,更是一种实践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诗歌欣赏的实践。例如,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诗歌,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诗歌欣赏能力。

总结:

诗歌的欣赏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详细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关注学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67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