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挑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
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能源推广使用,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行了一系列碳减排制度和可再生能源
证书制度,如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uaranteeofOrigin,GoO)、总部位于荷兰的机构I-RECStandard(现更
名为I-TRACKFoundation)核发的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nternationalRenewableEnergyCertificate
(Electricity),I-REC(E))、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EnergyCertificate,RECs)、总部位于美国的
机构APX核发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交易工具(TradeableInstrumentforGlobalRenewables,TIGRs)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正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实现“碳达峰”和“碳
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碳绿双证”交易应运而生,成为促进绿色能源发展和碳排放减少的
重要市场机制。在中国,绿色环境权益方面的证书主要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消纳配额义务或基于自愿而认购的
中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和基于抵消碳排放配额清缴或基于自愿而认购的核证自愿减排量
(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CER”)。为便论述,本文将此两证书制度合称为“碳绿双
证”。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购买并持有“碳绿双证”,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配额义务和/或碳排放配额清缴抵消
权。“碳绿双证”所具有的绿色资产属性,也使得其作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征。同时,伴随着碳市场
的不断发展,“碳绿双证”也在商业中也被作为碳减排的证明书证,并成为了部分大型企业对其供应商的一种
资质要求。近年来,认购“碳绿双证”的中国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如何处理“碳绿双证”交易相关涉税问题愈
发受到关注。
2024年6月3日,全国首例CCER交易涉税案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开庭,该案件涉及CCER交易在增值税上应
当如何定性、是否应当开具增值税发票等一系列税务争议问题。[1]目前,案件尚未进行宣判。随着“碳中和”
“碳达峰”目标的不断推进,厘清“碳绿双证”的中国税务问题将会成为碳市场的重要涉税议题,本文旨在深
入探讨“碳绿双证”交易背后的中国税务问题,分析其财税性质,并对交易各阶段所涉税务问题进行详细探
讨,以期为相关企业和市场参与者提供税务合规的参考和指导。
一、“碳绿双证”财税性质探析
(一)绿证
2017年我国开始试行绿证制度,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向发电企业核发,核发对象主要针对陆上风电
和光伏发电项目(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发电企业取得绿证后,可以向认购方出售绿证,取得的收益所对应
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随着绿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2023年其核发范围被扩大
至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即企业或个
人购买绿证并非直接是对绿色电力的直接购买,而是通过所购买的绿证证明其消费了一定量的可再生能源电
力。根据国际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2]中的“企业会计与报告标准”(Corporate
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碳排放包括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排放,分别对应企业拥有和
控制的资源的直接排放、企业所购买的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以及企业整个价值链活动产生的未包含在范围二
中的所有间接排放。绿证的作用则是减少企业范围二的排放,而对其他范围的碳排放并不直接发挥作用。
就交易机制来看,绿证分为补贴绿证和平价绿证,采用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市场化定价方式在中国绿
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等平台开展交易。其中,补贴绿证的价格较高,
而平价绿证多在50元/张左右。根据现行规定,目前可交易绿证仅可交易一次,认购人购买绿证后,交易平台将
自动注销该绿证,无法进行二次转售。
就会计核算而言,目前我国尚未对绿证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明确,但根据会计准则及绿证交易规则来看,由于
绿证本身仅代表一种能源环境属性,企业购入绿证后平台即将其注销、无法二次转让,企业难以实现有效的控
制,也难以评估其是否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故我们理解其在会计上难以作为一项资产进行核算,而应
考虑将其在当期损益中予以反映。
(二)核证自愿减排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药行业2024年度中期投资策略:关注创新、出海与银发经济.pdf
- 英维克 国内制冷领军企业,有望紧抓AI算力浪潮下液冷加速渗透机遇.pdf
- 营销策划 -绝味快闪店解压馆活动策划方案.pptx
- 有色金属-中国铜矿公司梳理:持续扩张,不断成长.pdf
- 月酝知风之地产行业:六月成交环比改善,新一轮博弈窗口渐近.pdf
- 智飞生物(300122)三问三答,探究智飞生物经营拐点.pdf
- 智能双星授时系统的研究及分析.pdf
- 中国电建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 从电站及矿看电建重估价值.pdf
- 中国经济数据点评(2024年5月):供需分化边际收敛.pdf
- 中科创达 “车路云一体化”概念,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已有多个城市落地项目.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