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教学设计(含解析).doc

2.3.3《-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教学设计(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课题:2.3.3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课时

1

授课班级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课时内容,本章是继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学习之后,进一步从分子角度让学生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要章节,同时也对高中阶段所学元素化合物和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拓展和提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内容对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后续阶段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本课时是在学习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手性及含氧酸酸性的有关知识,深入探究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知道“相似性溶”规律,理解手性异构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根据“经验规律”判断有关含氧酸酸性强弱等。

本课时可以根据教科书中的图2-38制作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手性”及“手性分子”的概念;通过一些例子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于判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是物质结构影响物质化学性质的一个例子,进一步加深“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具备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等特点,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欠缺,对抽象内容的学习则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并且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客观上存在基础不一、程度不齐的问题,需尽量组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并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

2.通过问题探究、观察分析,认识手性异构体的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知道“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通过典例剖析、归纳总结,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判断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典例剖析、归纳小结,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分析、概括、建模活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求实、合作、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

2.通过讨论交流,揭示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或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溶解性、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教学难点

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的的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氨和氯化氢易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活动一、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思考】阅读教材P50页内容,结合P51页“资料卡片”思考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性有何影响?

【交流1】(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交流2】(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交流3】(3)溶剂的极性、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也会对物质溶解性产生影响。

【讨论】根据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思考什么是相似相溶规律?有哪些适用范围?

【交流1】(1)含义:非极性溶质一般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交流2】(2)①在极性溶剂里,如果溶剂和溶质之间存在氢键,则溶解性好,且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如果溶质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在水中溶解度就比较小,如NH3极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甘油、乙酸等能与水互溶,就是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如:水和甲醇的相互溶解(虚线为氢键)

【交流3】②“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例如,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中的—OH与水分子中的—OH相似,因而乙醇能与水互溶(当然,乙醇分子由于—OH的极性较大,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也是其互溶的原因)。而戊醇CH3CH2CH2CH2CH2—OH中的烃基较大,其中的—OH跟水分子中的—OH的相似因素小的多,因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交流4】③如果溶质与溶剂能发生化学反应,也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如SO2与水发生的反应生成H2SO3,而H2SO3可溶于水,因此,将增大SO2的溶解度。

【问题探究1】(1)有机溶剂都是非极性溶剂吗?

【交流】有机溶剂大多数是非极性溶剂,如CCl4、C6H6等,但也有少数的极性溶剂,如酒精。

【问题探究2】(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