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_房屋的变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征文_房屋的变迁

征文_房屋的变迁

房,是安生立命之所,是家的前提条件。虽然家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所房,

但房却承载了人们太多对家的寄托、希望和幸福向往。伴随着我的成长,老

家的房屋几经变迁,从泥墙到瓷砖,从青瓦到平顶,从狭小到宽敞,从昏暗

到亮堂房屋的变迁是父母辛勤耕耘的结果,是乡亲们居住条件改善的

见证,更是祖国蓬勃发展,为民谋福的缩影。

泥墙瓦房

1992年秋天,我在黔北的一个小镇出生了,直到4岁以前,我们一家三

口都住在一间泥墙瓦房里,而瓦房的来历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说起。

改革开放后,大集体时期结束,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

经营权由集体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我们家除去爷爷是教师,不能分

得土地以外,祖爷、奶奶和爸爸兄弟7人全都分得了土地,成为村里的土地

大户。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爷爷便张罗着请风水先生选时挑地,修圈建房。

按照风水先生的建议,新房选在了三面环山形似靠椅的地方,虽然风景不错,

但现在看来交通着实有些不便。选好地址后,全家人就为新家行动起来,挖

地打地基、和泥挑石头、糊墙搬瓦片回忆起那段岁月,爷爷乐呵呵的

告诉我,平日里最调皮的就是我爸,但为了建房,他却变得特别懂事。

建成后的房子总共有5大间,连成一排,最中间的是堂屋,主要用来祭

祖。样貌虽说不气派,但也结实够用,从地基到墙体两米多高的位置是由大

块的石头垒砌而成,再往上就是竹条编制的“竹块”糊上泥巴的墙。这种老

式房屋高度不低,至少也有5米多,中间搭上厚实的木板,就有了两层,楼

1/6

下用作日常生活,楼上作为寝室。

过了十来年,爸爸用爷爷分出的一间房结了婚,就算正式分了家。虽然

房小、光线黯,屋顶的瓦片也时常会被风刮下,但它却为年幼的我遮风挡雨。

青砖平房

我出生以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爸爸辞掉了代课教师的工作,便跟着

朋友到县城里做起了收入更高的建筑工人。一开始爸爸只是和水泥、扎钢筋

的杂工,后来,工地的老板想到我爸是高中生,便把一些算账、算面积的小

活交给他。没多久,爸爸就成了老板的徒弟,开始学着房屋设计、建筑施工

方面的知识。

县城内,各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村儿里的乡亲们也陆续开始建设自己

的新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墙瓦房已经不时兴了,大家都想住火砖平房。

建平房就需要火砖,县城的火砖价格偏贵不说,还要另算运输费用。瞅准了

这一商机,爸爸便劝说爷爷出资建砖窑厂。刚开始,爷爷坚决不同意,他觉

得没必要冒风险,这活儿要请人请师傅、找卖地儿,费力折腾人不说,要是

烧出来的砖卖不出去就是把自己的棺材本也给折了。认准了路子的爸爸可不

会轻易放弃,一天下午,趁家里没人,他买了爷爷最爱抽的土烟和半斤黄糖,

溜进了房,开始劝说起来。谈话的具体内容爸爸也没有给我细说,总之就是

告诉爷爷,家里还有5个儿子要成家,那几间瓦房有些寒碜不说,将来要添

丁进口的更是不够住,自己倒腾烧点砖卖,销路没有问题,不仅可以赚点小

钱,自家建房用砖也方便。

在软磨硬泡下,爷爷同意了。爸爸找来工人,砍掉地里快“挂帽”的包

谷,就在瓦房前的包谷地里开始建窑,烧砖的土也是就地取材。没过几个月,

2/6

第一批烧砖伴着火气出炉了。据爷爷回忆说,砖的质量也还凑合,就是颜色

有些不好看,不是那种艳丽的砖红色,是青黑色。原本爸爸想的是将火砖以

不错的价格卖到县城的工地上,哪知老板说,修建的楼房是政府家属小区,

是县长住的地方,这砖质量不达标,颜色也不吉利。卖不了县城就卖乡下,

算了成本之后,爸爸走门串户,告诉乡亲们我家的砖比外面便宜不少,还可

以赊账。但即使是低价销售,卖砖的生意也只能算一般,还了爷爷本钱以后,

就只剩下一口砖窑和滞销的青砖。不赚钱就不赚钱,自己修个平房也是得住

了。于是,砖窑停火了,爸爸叫上两个亲戚,用卖不出去的砖在瓦房旁边建

了三间平房。

1996年,我提着我的熊猫书包和小板凳开心地搬进了平房。新家的地板

是光溜光溜的水泥地,墙壁用石灰刷了白,窗户框是用柏树做的,刷上红色

油漆,安上玻璃,显得特别亮堂。就这样,在小平房一住就是近十年,它陪

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陪我迎接了妹妹的到来。

瓷砖楼房

霜打雨淋,风吹日晒,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让小伙伴们无比羡慕的平

房也日渐陈旧。地基下

文档评论(0)

150****7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