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川省地方标准
《黄化茶树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牵头编制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时间:2023年11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编制原则 6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7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11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17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 19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9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19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9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0
1
《标准名称》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5月8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质监函〔2023〕208号),批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起草地方标准《黄化茶树生产技术规程》。
(二)制定背景
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助推四川建成“茶业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黄化茶树是指茶树芽叶色泽控制基因自然突变形成的一类茶树品种资源,其幼嫩芽叶色泽金黄,且多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生化基础,氨基酸含量可为普通绿色系品种的1-2倍,所制成品茶“外观色泽独特、香气清鲜高爽、滋味甘鲜不涩”,观赏价值、饮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产品市场售价为同档次茶叶产品的2倍以上,颇受市场追捧;同时,黄化茶树品种同等级鲜叶价格较普通绿色系品种高3-4倍,深受广大茶农认可和喜好,发展黄化茶树种植,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初步估算,我省现有黄化茶树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预计在未来5年内有望突破50万亩。然而,黄化茶树芽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各组分含量较普通绿色系茶树品种低,光合能力衰退,抵御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能力下降,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枯焦、未反绿秋梢受冻,生长势弱等生理障碍,故而对栽培技术要求高。基于此,项目团队在“边研究边应用再优化再推广”的路线模式下,以长期丰富的科研、生产、开发和技术指导为基础,先后培育出金凤系列黄化茶树新品种(资源)12个,并围绕黄化茶树品种标准化种植、精细化栽培、机械化生产、
2
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形成了黄茶茶树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雅安、宜宾、乐山、广元等川茶主产区建立生产示范基地6个;总结出一套针对黄化茶树的生产技术规程,充分适应黄化茶树品种的生理特征,发挥黄化茶树的品种优良特性,对促进四川黄化茶树的标准化生产及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起草过程
本标准起草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黄茶茶树绿色高效栽培领
域多年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示范为基础,从四川黄化茶树生产实际需求出发,经过资料搜集与查阅、实地调研、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参数确定、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等过程最终形成,从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搜集、查阅→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编制标准提纲→编制标准框架→主要参数确定→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初稿→征求意见→反馈信息汇总→完善标准内容→提交送审稿→专家审查→修改意见汇总→提交报批稿。
1、成立编制工作组
(1)设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标准编制工作组组长由标准负责人罗凡担任,副组长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园艺技术推广总站张冬川研究员担任;参与标准编制人员均为标准编写组办公室成员。标准编制办公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并配有固定的联系人,分别负责对外联系、资料整理及标准拟定等工作。
标准编制工作组:
组长:罗凡
副组长:张冬川
工作组成员:刘东娜、李兰英、龚雪蛟、叶玉龙、王迎春、黄藩、胥亚琼、李欢欢、罗晟、石保旭、夏家英
3
标准编制工作组联系人:刘东娜、李兰英
(2)组建标准编制专家咨询组,由标准编制工作组人员以外的7名同行专家、各主要产茶市县的行业主管部门技术管理人员组成;主要服务于标准框架合理性、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的适用性、标准征求意见稿论证、专家审查等标准编制相关的咨询工作。
标准编制咨询专家组由7人组成:
段新友、王新超、杜晓、陈昌辉、牟文平、钟渭基、侯春霞
标准编制征求意见专家组由7个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标准使用单位和省厅相关处室的相关业务人员组成:
何家刚、马浩强、廖长力、杜红、向云攀、徐泽、吴洪见
(3)设立标准编制执行专家组,由标准负责人、部分骨干专家组成。执行专家组审议标准的工作计划、研究内容、技术参数、示范应用、征求意见、会务筹备等。
项目执行专家组由8人组成:
组长:罗凡
副组长:张冬川
成员: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规范》(报批稿).docx
- 《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pdf
- 《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docx
- 《普通国省道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技术规程(报批稿)》.pdf
- 《普通国省道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技术规程(报批稿)》.docx
- 《农作物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农作物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农作物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农作物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农业机械售后服务技术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pdf
- 《胡萝卜采后处理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胡萝卜采后处理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胡萝卜采后处理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胡萝卜采后处理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养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 《公共安全应用 视(音)频智能识别算法评估和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pdf
- 《公共安全应用 视(音)频智能识别算法评估和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