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pdfVIP

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

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

中国古代以蒙书进行启蒙教育,上至周秦两汉,下讫民国初年,其间长达数

千年之久。在这古道漫长的数千年间,蒙学相传相袭,其书逐渐增多,内容亦不

断总结完善,至汉唐基本趋于成熟。蒙养教育开始多推行于宫廷内部和显贵缙绅

之家,宋、元之后广泛发展,庶民子弟也多可受其教化,从此启蒙教育普及于社

会,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吸取知识营养、增长聪明智慧、规范道德行为、取

得文明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蒙学蒙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思

想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传授文化知

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蒙以养正”,使儿童树立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

道德规范,从而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宗法制度。蒙学蒙书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

不断批判扬弃,总结提高,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其中有不少蒙书

包含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思想内容,已远远超出了童蒙教育的樊篱,因此说古

代蒙书不仅是儿童的教科书、是促进儿童成长与进步的一块知识田园,也是更多

人丰富知识、修身励志、完善自我的重要传统读物。中华蒙书之所以能源远流长、

历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本身具有强大雄勃的生命力,它独具特色的优秀

精华部分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受益,并孕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再就是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学术研究价值,其中有不少蕴含灵光、精彩动人

的蒙书篇章,可谓是句句精当、字字珠玑,令人惊叹不已。可以说,中华蒙书在

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为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

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

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爱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

1

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闾里书师将上述三

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杨雄续写《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蔡邕

作《劝学篇》等。其中,以《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蒙学教材出现,如: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

《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此外,还有《杂字指》、《俗语难字》、《杂字要》

等,这些杂字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流传最久远而广泛者首推《千字文》。

唐代的蒙学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编写,当代仍在使用,如《急就篇》、

《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另一类是当时新编写的:有抄写明言谚语,向学童

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的,以《太公家训》为代表;有将典故编成韵语,供学

童识字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兔园策》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当代诗歌选本

《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问答,以《杂抄》和《俗务要名

林》为代表;还有专供蒙童用的习字教材,其特点是:所有的字都是笔画少的常

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第二阶段,宋至清中叶。这一时期,蒙学教材由综合性读物向分类专写的方

向发展,在以识字为主的基础上,注意伦理道德教育。蒙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

生活日用常识知识,识字教材更加适合汉字的特点,多数蒙学教材采用韵语体裁

和对偶句式,内容上更加注意适应儿童的特点和兴趣。

宋代以后的蒙学教材,大体上可分为五类,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第一类,综

合性的蒙学教材,以《三字经》为代表,此外,《百家姓》、《千字文》也属此类,

统称“三、百、千”,其流传时间较长,范围也最广。第二类,专门进行伦理道

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以《理性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名贤集》、《增广

昔时贤文》等为代表。第三类,历史知识类蒙学教材,有《十七史蒙求》、《叙古

千文》、《小学》、《童训》、《少仪外传》等。第四类,诗歌的蒙学教材,有《训蒙

诗》、《小学诗礼》、《童蒙须知韵语》等,尤其是《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

百首》流传最广。第五类,专讲成语故事、名物制度常识的蒙学教材,有《名物

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此外,还有专门为女子编写的蒙学读物,如《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

文档评论(0)

198****2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