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论文.docx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摘要: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中着力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了“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升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并且根据质疑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处理方式以及形成良好的教学品质提高应对质疑的能力”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质疑创设情境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到:“要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要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语文学习中,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但为什么课堂上却很少看到学生的质疑呢?一来学生没有质疑的条件和时机,因为整个课堂充斥着教师的提问。二来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该提些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采取正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

一、创设良好情境,实施民主教学,留给质疑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疑是思之始,疑必有问,问必先思。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我们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创设良好情境,实施民主教学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

(1)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变专制型或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明确他们是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来帮助他们学习的,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的,协商的;而教师则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在学生中划分好、中、差;不论学生的成绩如何,只要提出问题,都认真听取,或点头微笑或给予掌声。为了让学生质疑的小手高高举起,哪怕提的是错误的或者没有价值的问题,也不要打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勇于提问。尤其对学生创造性的质疑要及时加以肯定。因为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旦被满足,他们的潜能就会激发出来,只要他们将所有的感知、感情、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往往能突破定势,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立刻作出判断,而是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理解。可以相信,如果我们这样鼓励学生质疑,那么学生必然愿意积极地参与质疑且兴趣盎然,课堂上定会给学生的思维留下较多的时间和空间。

2.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每一个问题变得有价值。面对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用教参的标准来评价有没有价值,而是要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阅读、讨论。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向我质疑:金华的双龙洞是谁发现的,是怎样被发现的?看起来这个问题和课文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意识到:我们学习语文不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吸收课本中的语言,更应该让学生展想象的翅膀。于是我提醒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可以给我们提示的事物!学生个个咬文嚼字。不一会学生接二连三的举手:“溪流!人们是根据溪流发现双龙洞的。”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古人是怎样根据溪流发现双龙洞的?学生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古时候,有个樵夫,上山打柴时,口渴了,发现北山的泉水特好喝,就一路上去找泉水的来路,找到了双龙洞;有的学生说:古时候,有个书生在山上游玩,发现溪流很有意思,于是就顺着溪流的来路发现了双龙洞;还有的学生说:古时候,有个忠臣的后代,被奸臣追杀,逃到双龙洞口,从孔隙那儿躲进了内洞,发现了双龙洞……看着学生神采飞扬的介绍,我觉得此时讨论双龙洞发现者的身份已不太重要了,学生收获的是答案之外的更多的东西。在教学中,依乎学情,顺乎生意,采取一些顺水推舟的讲解和点拔,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探究的作用,使那些看起来没有“价值”的问题,焕发出熠熠的光彩,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