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平阴民间舞蹈加鼓通
《联合日报》
时间:2015年02月14日作者:李庆余
民间舞蹈“加鼓通”亦称“打长板”,是山东著名的民
间舞蹈之一,流传于平阴县孝直镇宋柳沟村一带,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加鼓通”被山东省人民政
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鼓通”用打击乐伴奏,鼓点打法是击打鼓边、鼓心、
闷鼓,舞者手持夹板与锣鼓配合边击边舞,一齐发出“加鼓
通、加鼓通,加鼓、加鼓、加鼓通”的旋律,由此而得名“加
鼓通”。
“加鼓通”起源于明末清初。对其原委说法不一,比较
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古时祈雨的一种仪式。在古代,老百姓为
能过上好日子,常祈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财源滚滚,但又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托于上天。据传:明朝
崇祯时期平阴大旱,数月不雨,禾苗枯焦,赤地千里,饿殍
遍野。当时赶上一位好县官怜悯黎民,亲自设香坛,求天祈
雨,赈灾救难。他以北宋康王赵构被金国掳去,鞑子们让他
赤脚站在烧热的几十盘鏊子上,赵构脚烙得疼痛难忍而不得
不蹦跳腾挪,鞑子们观其狼狈相狂笑。玉帝因此大发慈悲,
1
突降大雨,救下赵构的传说为模本,组织了惊心动魄的祈
雨活动。其模仿形式为,该县官赤脚站在烧热的鏊子上,祈
拜苍天普救众生,由于双脚亦被烙得疼痛难忍,不住地蹦跳
腾挪,但假装神色自若,并不断和身边的随从说笑逗趣。县
官为民请命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玉帝,遂命风神、雨神、雷神、
电神速来行云布雨。霎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呜,狂风
大作,大雨骤降,县官得救,旱情解除,老百姓无不欢欣鼓
舞。从此每逢天旱,群众便聚集起来,模仿着县官的姿态动
作向老天祈雨,这便有了民间舞蹈“加鼓通”。
据司鼓老艺人康永章(1928年生)回忆:那时祈雨的队
伍很庞大,锣鼓领队,吹着羊角号、敲着锣鼓,中间一人扮
成难民,手持“净瓶”(取水用)紧跟锣鼓队的后面,接着
有十几人头戴柳条帽圈,手持长条形的五色彩旗,成双排行
进。紧跟二男扮成开路鬼神,身背铜牌,手扶斜挂的青红棍。
后面是大红轿抬着泥塑孙大圣。轿前有“加鼓通”舞队在喧
天的锣鼓声中边行进边表演。轿后面有盛大的銮驾队伴随
(其中四男分别手持金瓜、钺斧、天镫、华盖,四女分别手
持掌扇、提炉、符节、宫灯)。接下来在平板上抬着一对“望
天猴”,最后有一套锣鼓队压阵。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鼓通”
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祈雨的基础上逐步演变成节日民间
扮玩活动。
“加鼓通”的表演形式为:以三人为一组,其中“县官”
2
(亦称引子)一人,小花脸扮相,头戴圆翅纱帽,卡夹鼻胡、
穿大红官衣,两串铜铃十字披挂,大红彩裤,黑快靴。右手
持芭蕉扇,左手握毛巾或一束柳条。“县官”左右有两名“随
从”(亦称腿子),头戴皂隶帽,穿蓝色素箭衣,外扎腰箍,
着蓝色彩裤、快靴,手持“夹板”。“夹板”是用两根长100
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的竹篦制作,每片上端85厘米
处用火烘烤,各向内弯成90度弧形,两竹篦顶端2厘米处
钻孔,用细牛皮绳连在一起,上端安装两个弹簧大红绒球,
在竹篦内侧相等的位置上各安装3个核桃大小的铜铃,外侧
相对处拴红穗。随锣鼓节奏两板抖动,既是道具又是独具特
色的伴奏乐器。“加鼓通”动作刚健、变化多端。“县官”的
动作有“盖扇盖巾”、“加鼓步”、“绕腿步”、“拍地跳”、“撅
胡”、“伸脖”等。左右随从(腿子)的动作有:“后踢步击
板”、“丁点步击扳”、“前踢步击板”。
“加鼓通”既可在行进中表演,也可在场地表演,人数
不限,表演时1组、3组、5组、7组、9组、12组皆可,每
组有一名“县官”、两名“随从”组成。表演时以组为单位,
各组之间的行进路线和方法以及动作的顺序均无定规。开始
时“县官”均须做“才才才”,做法是:右腿直立做左“端
腿”,右手握扇举至头上方,左手握巾手心向上,抬至左前,
右脚每拍原地跳一下,落地时膝稍屈,同时双手每拍做一次
“里腕花”。“随从”则原地做“丁点步击板”,共做8拍。
3
然后各组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