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中兼顾有效性和趣味性的策略.docx

例谈课堂教学中兼顾有效性和趣味性的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例谈课堂教学中兼顾有效性和趣味性的策略

?

?

一、以真实情境教学,让有效性和趣味性和谐共生

案例:二年级《篮球:多種形式的抛接球》教学中,可以创设“2抛1抢”的游戏,如,2名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相互抛接球,1名学生在中间进行抢断,如果抢断成功,就与被抢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还可以将游戏升级成“2抛2抢”,如,甲方的2名学生相互抛球,乙方的2名学生进行抢断,当抢断成功后,双方角色互换,乙方进行抛球,甲方进行抢断,2min之内抢断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分析:在“2抛1抢”和“2抛2抢”的游戏中,学生能体验到真实比赛情境,能感受到对抗的存在,每一次抛接球的情境都不可再模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技术教学有法,而且在真实情境比赛中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判断等综合能力。因此,真实情境教学,能有效兼顾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二、以“乐赛卡”为载体,让有效性和趣味性纷彩双赢

“乐赛卡”是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使用,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教学卡片,它由诊学单(图1)、导学单、拓学单组成,承载着“赛”运用技能的能力、“赛”多样锻炼方法、“赛”合作能力等内容。主要以游戏为主,围绕本课重难点,提炼赛点,融目标情境、任务要点、表现性评价于一体,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运动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案例:二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中,以“乐赛”为主线,诊学单采用单人前滚翻比赛,比一比谁滚得直、滚得圆;拓学单采用前滚翻加已经学过的体操动作,比一比哪名学生的组合方式多。在实际教学中,组合前滚翻更是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连续前滚翻”,有的学生“前滚翻后接纵叉”,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名学生做出“头手倒立后直接向前滚翻”的动作。当他呈现这一动作时,全班学生们竟不约而同地为他响起掌声(图2)。

分析:通过以“乐赛卡”为载体,设计不同的前滚翻比赛,既能避免为了掌握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而采用统一的单一身体练习,又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不断练习滚翻动作提供了动力源泉,实现了整个学练过程既有效又有趣。

三、问题引领,让有效性和趣味性协调并存

根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开放性问题或闭合性问题,通过问题引领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实践,形成思维课堂,兼顾学习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案例:三年级《篮球:传接球》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在传接球的游戏中尽量能根据同伴和防守队员的位置,选择并做出合适的传接球动作,表现出传球准、接球稳、移动变向快,同时发展学生的快速移动、反应敏捷、观察敏锐等能力。问题可设计为“当防守队员在中间时应如何传球?”“当防守队员靠近接球队员或传球队员时应如何传球?”引出如何传球的问题;“如何在移动中传球?”引出需要空间判断,注意传球的提前量和时机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实践、探索,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练习,去探寻答案,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更全面地观察同伴和对手,发现问题,找到正确或有效的练习方法。

分析:通过问题引领,让体育课堂学习变得灵动,每名学生都能带着思考去练习。在练习中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来得更有效,带着思维的练习比被动练习来得有趣。在问题引领式的教学中,能从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更能兼顾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四、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有效性和趣味性互利共存

挖掘教材内涵,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某一技术动作上,而是要挖掘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既要纵向考虑教材的技术梯度,又要横向考虑与之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动作究竟有什么作用。

案例:三年级《篮球:直线运球教学》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运球石头、剪刀、布”游戏,2名学生相向站立,一边原地运球,一边用非运球手做“石头、剪刀、布”动作,赢的学生向前直线运球,绕过同伴后返回原来位置,输的学生一直原地运球,等同伴到位后再次进行游戏;“冲破封锁线”游戏,在宽3m、长5m的场地上,2名学生面对面站在线上,其中1名学生持球。游戏开始后,1名学生向前运球进攻,另1名学生进行防守,当运球队员运球到达对方线上即为获胜,当被抢断时攻防互换(2名学生互换角色),挑战成功后重新开局。

分析:通过这样挖掘教材内涵,让教学不再停留在直线运球的技术层面,而是达到技术的运用层面,充分体现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把运球与对抗有效结合,大大提升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面对防守时该如何护球。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兼顾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刘婵娟(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325006)整理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