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发酵工业无菌技术与污染防治;第四章发酵工业无菌技术与污染防治;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新第四章-无菌技术;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新第四章-无菌技术;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二节发酵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第三节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发酵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和方法有:;发酵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和方法有:;发酵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和方法有:;发酵工业常用的无菌技术和方法有:;第四节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一、湿热灭菌原理;几个重要概念
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热死时间: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即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
(主要是温度)的致死时间
相对热阻:某一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
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1.灭菌时间;对数残留定律;对数残留定律;对数残留定律;对数残留定律;对数残留定律;对数残留定律;2.灭菌温度;二、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2.灭菌温度;2.灭菌温度;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灭菌温度的选择;培养基灭菌一般选择高温快速灭菌法。其理论依据是: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死亡速率大于培养基成分破坏的速率。为了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提高灭菌温度可以明显缩短灭菌时间,并可减少培养基因受热时间长而遭到的损失(表4-5、4-6);3.培养基成分;5.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批灭菌(实罐灭菌)是将配制好的培??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1.灭菌工艺过程;2.灭菌时间的计算;由于在升温和冷却阶段温度是不断变化的,而比死亡速率k值也随温度不断变化,计算灭菌效果十分复杂。一般先计算出升温阶段平均的菌死亡速率常数km和加热时间tp,再计算升温阶段结束时培养基中残留菌数Np,最后由式(4-19)计算保温阶段所需保温时间t;连续灭菌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灭菌操作的过程;1.连续灭菌的工艺流程;培养基在配料罐中通过蒸汽预加热;
用连消泵将培养基送入连消塔,用蒸汽加热到灭菌温度;
培养基进入维持罐,维持8~25min;
培养基经喷淋冷却器冷却到发酵温度后送入发酵罐;②喷射加热连续灭菌流程(图4-9);③薄板式换热器连续灭菌流程(图4-10);新第四章-无菌技术;新第四章-无菌技术;四、发酵培养基及设备管道灭菌技术与参数(P71~72);空罐灭菌
空罐灭菌也称空消。无论是种子罐、发酵罐、还是尿素(或液氨)罐、消泡罐,当培养基(或物料)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为空罐灭菌。
为了杀死所有微生物特别是耐热的的芽孢,空罐灭菌要求温度较高,灭菌时间较长,只有这样才能杀死设备中各死角残存的杂菌或芽孢。;实罐灭菌
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这叫做实罐灭菌,又称分批灭菌。
操作要点:
三路进汽:直接蒸汽从通风、取样和出料口进入罐内直接加热,直到所规定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三路进汽”。;第五节空气除菌;工业发酵对空气处理的要求随发酵产品和菌种不同而异。
半固体制曲和酵母生产中无菌要求不十分严格,一般无需复杂的空气净化处理;
密闭的深层通气发酵需严格的纯培养,进入发酵罐前空气必须进行冷却、脱水、脱油和过滤除菌等处理。
发酵对无菌空气的要求是:无菌、无灰尘、无杂质、无油,温度和相对湿度合适,具有一定的压力
发酵对无菌空气的无菌程度要求是: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因无菌空气染菌,而造成损失即可。在工程设计中一般要求1000次使用周期中只允许有一个菌通过,即经过滤后空气的无菌程度为N=10-3;;种类:棉花、活性炭、玻璃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有机或
无机烧结材料(烧结金属、烧结陶瓷)
形状:纤维状物、颗粒状物;第五节空气除菌;前置空气过滤器进行粗滤;发酵生产中制备无菌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