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检测案3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docxVIP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检测案3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测案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基础巩固练]

考点一物质循环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

2.

[2024·安徽安庆怀宁二中高三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生产者,①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在食物链中甲是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

D.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考点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猫竖尾巴向对手示威;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经·国风》中写道“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三句古诗分别蕴含的生态学知识是()

A.寄生、能量流动、行为信息

B.捕食、能量流动、物理信息

C.捕食、物质循环、行为信息

D.竞争、物质循环、物理信息

5.[2024·武汉模拟]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作用效果相反的现象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

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7.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A.生态系统维持的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程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8.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弃耕农田中,稳定性的变化是()

[提能强化练]

9.“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碳排放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努力,体现了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C.在引入外来物种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该物种的生态位

D.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10.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水池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水池长期处于Zeu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

C.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

D.定期搅动池水会降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

11.[2024·浙江省三校高三联考]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则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Ⅰ小于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12.(不定项)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缸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B.乙缸中缺乏光照,生态缸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C.丙缸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