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爬天都峰》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四上五单元).pdfVIP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爬天都峰》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四上五单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爬天都峰》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课程内容上属于“文

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大概念是:

根据表达需要从多角度构思,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写清楚。

这个大概念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核心任务设计为:

创办“班级那些事”班刊

本课学习任务: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一

改自己的班级故事。

《爬天都峰》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篇幅较短、富含寓

意的记叙文。课文开篇即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紧接

着,通过对天都峰“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石级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系列描写,为作者产生“我

爬得上去吗?”的畏难情绪做好铺垫。而作者的畏难情绪,也正是这

个事件的起因。

对于“爬天都峰”的经过,作者只用了6-7自然段的两句话代过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像小猴子一样”课文的最后,故事的结果——在“我”与老爷

爷的相互鼓励下,我们都爬上了峰顶,并明白了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那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习得哪些“将一件事

情写清楚”的方法呢?我们可以从课后题入手。

课后第一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旨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并能够梳理故事发展脉

络。学生在习作时,知道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一件事,才会有条理、

有逻辑。这便是他们能够习得的写作方法。

但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爬天都峰》虽然是按照爬山前、

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但其爬山的过程却只有两句话,

重点则放在了爬山前与爬上峰顶后“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即事

件的起因、结果更为重要。

既然题目是“爬天都峰”,为什么作者却在“爬”的过程上着墨

甚少呢?因为此篇课文是从儿童这一视角出发的。“我”记录这个事

件,并不是为了凸显我爬山的过程多么艰难,而是为了凸显“我”如

何克服畏难的心理爬上天都峰。这也是课后第二题的意义所在——

“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山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的?”此道课后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与老爷爷之间发生的事情。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关注的是课后题中的两个关键词即“开始”和“最

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课文只是简单地描写了我爬天都峰的过

程?”这样,学生重在体会作者详写“开始不敢爬”的原因和“最后

爬上去的感受”,关注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师生便可分析本文重点,即爬山前

“我”的畏难和老爷爷的鼓励,爬上山顶后我们之间的对话。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在本文最初,作者只是和爸爸一起来爬天都峰,面对高耸入云的

山峰和笔陡的石级,作者产生了畏难情绪,开始怀疑自己“爬得上去

吗?”而这时,老爷爷的出现为故事带来了转折,在作者眼里,这位

“比自己爷爷年纪还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那略带不信

任的语气,反而激起了作者不服输的心理。马上回问“老爷爷,您也

来爬天都峰?”略带调皮的反问将作者的心理变化描摹地淋漓尽致。

至此,“势均力敌”的一老一小才成为互相勉励的爬山伙伴,一起爬

天都峰。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

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

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

上汲取力量!”

在故事的最后,老爷爷和“我”相互感谢对方,爸爸的话成为点

睛之笔“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由此可见,作者记叙爬天都峰这件

事,意在让读者明白,自己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爬上天都峰,而并非爬

山的具体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将一件事写清楚,并非按照

顺序把每一部分都写具体,而是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挑选重点内容进

行叙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详略得当”。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缘题质疑,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