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情境性教学设计.docx

《我爱这土地》情境性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爱这土地》情境性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爱国情怀的现代诗歌,由艾青创作于1938年抗战初期。为了设计一堂情境性教学课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象,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2.通过诵读、讨论、情境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配乐朗诵音频、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背景资料:收集艾青的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抗日战争历史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介绍。

导学案:设计预习任务,包括诗歌朗读、关键词语标注、初步感受诗歌情感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选取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展示国土沦丧、人民抗争的悲壮场景,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

教师讲述:简述诗歌的创作背景,即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奋起反抗。

2.诵读感知

配乐朗诵:播放诗歌的配乐朗诵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集体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3.深入理解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理解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诗歌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如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问。

教师点拨: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情境模拟

角色扮演:选取诗歌中的某个场景或情感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情境。

情感升华:在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中爱国情感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将《我爱这土地》与其他爱国主题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歌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的差异。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以“我爱……”为题,创作一首短诗或短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反思

总结收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反思不足: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学生参与度不高、理解深度不够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通过这样的情境性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更能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