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瘰疬(淋巴结核)

瘰疬因其结块成串,累累如珠之状,故谓之。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起因多为肝气郁结,气机不舒,血运不畅,久而气滞血瘀,涩凝经络,结块而肿,病久阴液渐耗,虚火妄生,肉腐成脓,形成窦道,久不愈合。其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初期(结节型):肿核皮色如常,一至数枚不等,形如串珠,质中偏硬,推之可动,压痛不显;中期(肿疡型):肿块皮色焮红,按之波动应指,根基稍硬,推之不动,触痛明显;后期(溃疡型):疮口局部皮色紫暗,脓水清稀,肉芽不鲜,久溃不愈,或此愈彼溃。相当于西医的结核性周围淋巴结病,是发生在颈项腋间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所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

(1)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

(2)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口潜行,久不愈合,可形成窦道。

(3)可有肺痨病史和肺结核接触史。

(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结核病学》2000年

(1)病人大多为儿童及青年人,可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

(2)结核病变的淋巴结常多个出现在颈部、腋下的一侧和双侧,或颌下、锁骨上。

(3)初期肿大的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渐渐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团,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

(4)晚期淋巴结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继之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窦道和溃疡,排出混有豆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窦道口或溃疡面呈暗红色、潜行的空腔。

(5)X线胸片显示肺部或纵隔有活动性、非活动性病灶。

(6)淋巴结穿刺脓液中找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30%左右,培养阳性率25%-75%)。

(7)淋巴结摘除或针吸组织活检,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8)血清学诊断结果阳性。

(9)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结果仅供参考。

(10)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给予HRZ、HRE或HRS三联化疗方案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反应,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多见于瘰疬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黄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证: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亏虚证:疮口脓出清晰,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二、中医治疗方案

1、气滞痰凝证:常见于本病的初期。

(1)内治法

症候: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消肿散结。

方药:本院科研制剂:内消瘰疬片、瘰疬宁片。

中成药:小金丹、猫爪草胶囊、夏枯草膏

自拟方舒肝理气汤加减:柴胡15g、香附12g、青皮6g、木香6g、川楝子6g、延胡索12g、郁金12g、枳壳15g、玄参15g、煅牡蛎20g、浙贝母30g、昆布30g、海藻30g、陈皮15g、半夏15g。舒肝理气药,性味多香燥辛温,久用易耗伤气阴;若气虚阴伤或火盛者,尤须慎用。肿块经久不消,体实者加三棱、莪术;体虚者加丹参、当归、红花。

(2)外治法

初期:肿块累累如珠、推之可移、皮色不红、未溃。本院科研制剂:七味内消散外敷;

肿块推之可移、轻度疼痛,合并周围炎症时,本院科研制剂:加味金芙膏外敷。

2、阴虚火旺证:常见于本病的中后期。

(1)内治法

症候: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本院科研制剂:瘰疬宁片、消瘰冲剂

自拟方清痨汤加减:玄参30g、生地30g、知母12g、青蒿10g、鳖甲10g、地骨皮15g、银柴胡12g、白薇10g等。如气虚者加党参、淮山药、黄芪、羊乳;血虚者加丹参、当归、白勺、首乌;脓成难溃或脓出不畅者加黄芪、当归、皂刺、穿山甲、桔梗、白芷。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2)外治法

中期:肿块红软、酿脓已成,拔瘰条腐蚀拔核(拔瘰条是本院拔瘰丹制成)或直接切开排脓。

3、气血亏虚证:常见于本病的后期,

(1)内治法

症候: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脓尽但溃疡久治不愈,或合并窦道形成。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补虚生新。

方药:本院科研制剂:消疬膏、瘰疬宁片

自拟方八珍汤加减:黄芪4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熟地30g、白芍15g、首乌15g、淮山药15g、黄精30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天冬。

中成药:归脾丸,六味地黄丸。

(2)外治法

后期:肿块已溃、排脓不畅、自拟方Ⅰ号丹,加味Ⅱ号丹,祛腐引流;脓净腐脱,自拟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