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pdfVIP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河县“官屯”“屯”“营”村的由来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分布着不少村名中带“官屯”“屯”

“营”的村庄。齐河县境内村名带“官屯”的有24个村,如晏城镇

的王官屯、毛官屯、马官屯、胡官屯、高官屯、李官屯、柳官屯、杜

官屯;赵官镇的吕官屯;大黄乡的生官屯;宣章屯镇的程官屯;安头

乡的钱官屯、鲍官屯、苏官屯;刘桥乡的蔡官屯、朱官屯;焦庙镇的

李官屯、赵官屯;潘店乡的李官屯;胡官屯镇的梁官屯、马官屯、胡

官屯、赵官屯;仁里集镇的薛官屯。村名中带“屯”的有49个村。

村名中带“营”的有16个村。这些村庄为何都带有“官屯”“屯”

“营”?让我们还是回到600年前的明朝初期,从当时官府组织的移

民屯田政策说起吧。

一、移民背景:

金元两朝,由于民族压迫、战乱兵祸、社会动乱、再加上旱涝、

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横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地处中原

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土地荒芜,饿殍遍野,可谓“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明朝洪武初年,德州城乡破败不堪,人口大量逃亡,

人口锐减,竟然“多是无人之地”,许多村庄人口损失殆尽。《乾隆

德州志》记载:“(德州)鲜林木,罕庐舍,蒿菜极目,观之凄阻”,

是一个“疲邑”。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

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

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燕、赵、齐、鲁及苏北、

皖北、一片荒凉。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

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23年七月

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26年2月黄河北徙,

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

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由于当时黄河、

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

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而地处太行之西的山西省,受战

争影响较小,且一连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较为稠密。为尽

快复苏经济,朱元璋开始实施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他接受了户部

郎中刘九皋等大臣的建议,制定了移民垦田的政策,即把地狭人众的

山西地区的农民迁移到地广人稀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朝建立

后,特别是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在德州所在的华北地区采取了一系

列安抚民众、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明

政权。其中,前后延续了50年之久的移民政策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二、移民形式:

明初德州移民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时间之久,实为前代所没有。

虽然德州地方史志对此记载语焉不详,但是,从支离破碎的史料特别

是家谱资料中也能勾勒出明初德州移民的来源与构成。

明代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即派驻军队到抛荒严重的地

方,一方面驻防,一方面垦种荒地。民屯,即招抚流亡,集体屯种。

明朝实行卫、所制度,一卫约5600人。卫设指挥使,下设千户所和

百户所。从事屯田的军士保留军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屯田,其余时

间轮流驻防。明朝规定,卫所将士必须携带家属,于是,军人和他们

的家属共同构成了军屯的主体。

历史上,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具有重要的战

略地位。随着元朝对大运河的截弯取直和再次畅通,明初的德州已成

为南北要冲。洪武元年(1368年)8月,守御千户韩政镇守陵州(元

朝德州称陵州),有兵约1120人;洪武九年(1376年)改守御千户

所为德州卫,分左、右、前、后、中、中左6所,约6720人。明成

祖朱棣即位后,为了漕运畅达,于永乐五年(1407年)在德州卫之

外,增设德州左卫,分左卫左、左卫右、左卫前、左卫后、左卫中和

左卫中左6所,也是大约6720人。同年,又在德州城西北设置递运

所,以维护九达天衢之陆运(德州当时设2卫,同时期的天津只有1

卫,这一点足以反映当时德州的军事战略地位)。

明初,军户分从征、归附、谪发三种。从征,就是明朝嫡系部队;

归附,就是降卒;谪发,就是犯罪后军事管制的。当时,从外地迁入

德州的军户有4万人,分布于111处军屯开垦点上。其中,德州卫、

德州左卫约13400人,其余22000多人为从军家属和元朝归附的下等

军户。每个军士可授田50亩。乾隆《德州志》记载,洪武至永乐年

间,德州军屯开垦熟田3231顷;至明末共开垦粮田1万顷。

卢家是明清时期德州的大户,卢见曾曾为生父卢道悦

文档评论(0)

159****5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