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docx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0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班级

七年级-班

教师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道德与法治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应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绘制了育人蓝图,标志着我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走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在今年秋季开始在初始年级使用,其知识结构进行的调整,能匹配课标新要求,注重价值导向,强调知行合一,更符合时代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据此,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二)本册教材及单元分析

本册(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与交往范围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人类文明的逻辑关系来编写教材。本册教材设置了“少年有梦”“成长的时空”“珍爱我们的生命”“追求美好人生”四个单元,共十三课。

第一单元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陈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本单元有“开启初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梦想始于当下”三课,旨在引导学生把当下生活和学习的变化看成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第二单元围绕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家庭、老师、朋友和集体展开教学,分别设置了“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友谊之树常青”“在集体中成长”四课。该部分力求引导学会与他人交往,掌握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感受各种关系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尝试理解和回报父母、珍惜师生情谊、学会建立和守护友谊,为集体生活做贡献;同时,学会处理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吗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身心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两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本单元有“生命可贵”“守护生命安全”“保持身心健康”三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爱护身体、滋养心灵。

第四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包含“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三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劳动问题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意义,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变革过程,而教师就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以及现有知识基础才能做到“以学定教”,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学生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显著变化。他们开始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他们的创造力得以提升、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在变强,喜欢进行丰富的、奇异的幻想。虽然总体上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由于身心并未完全成熟,他们很容易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而形成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认识。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上,他们开始关注自我认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