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工程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自评分数:
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J)/T113-2015〕
二〇一六年一月
填写说明〔必读〕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达标”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不达标”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不参评”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设计阶段不参评”字样标出。如因工程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中说明原因。
3.“自评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条文的得分处理方式,已在条文中注明。
4.“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5.本报告封面的“申报工程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6.假设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7.本报告中涉及数字的,统一保存到小数点后两位。
目录
TOC\o1-2\h\z\u一、自评总述 1
二、工程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1
三、自评内容 2
4节地与室外环境 2
4.1控制项 3
4.2评分项 8
Ⅰ土地利用 8
Ⅱ室外环境 13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效劳 17
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3
5节能与能源利用 29
5.1控制项 31
5.2评分项 37
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37
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42
Ⅲ照明与电气 50
Ⅳ能量综合利用 55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1
6.1控制项 62
6.2评分项 66
Ⅰ节水系统 66
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71
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83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7
7.1控制项 88
7.2评分项 91
Ⅰ节材设计 91
Ⅱ材料选用 97
8室内环境质量 108
8.1控制项 109
8.2评分项 120
I室内声环境 120
II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124
III室内热湿环境 129
IV室内空气质量 131
11提高与创新 138
一、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到达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
表1工程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加分项
总分值
100
100
100
100
100
—
自评得分
换算得分
权重系数
0.21
4
0.20
7
8
权重得分
自评总分:,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
二、工程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建筑层数:,建筑高度:m。
工程概述:
三、自评内容
4节地与室外环境
子项
条文
编号
条文
分数
不参
评分
得分
控制项
4.
工程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Y
4.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Y
4.
场地内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
Y
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Y
居住建筑容积率满足当地政府对容积率的规划要求。
Y
土地利用
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7
4.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4.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室外环境
4.
建筑及照明设计防止产生光污染。
4
4.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
4.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6
4.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4
交通设施与公共效劳
4.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9
4.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4.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7
4.
提供便利的公共效劳。
6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滚齿差动挂轮的计算机辅助选择.doc VIP
- 模拟电路习题答案.doc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层作业)(解析版).pdf VIP
- AP汉语语言和文化 2019年真题 附评分标准 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2022 Real Exam with Scoring Guidelines.pdf VIP
- 2025年废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英语质检试卷(二)(含详细答案解析).pdf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doc VIP
- 自动送料装置结构设计设计说明.doc VIP
- 模拟电路试题库及答案 .pdf VIP
- 《模拟电路》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