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编号
代替
规范等级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ABS布置规范
THECRITERIONOFDISPOSINGABSSYSTEM
2010-09-06制定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主要是根据公司对商用车装配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布置要求,指出了制动防抱死系统布置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具有指导制动防抱死系统布置的作用。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四中心商二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规范编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ABS系统布置规范
1范围
本流程明确了制动防抱死系统(以下简称ABS系统)在工程设计的数据布置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本规范适用于配备ABS系统的四轮汽车。
ABS系统组成
1:制动管路2:ABS执行机构总成
3:前左轮速传感器总成4:前右轮速传感器总成
5:后右轮速传感器总成6:后左轮速传感器总成
3要求
3.1制动管路的布置。
1)制动主缸与ABS执行机构连接的两路制动油管的长度差不超出300mm。
2)制动主缸与ABS执行机构连接的制动油管长度小于500mm时,应验证ABS执行机构工作时震动通过制动油管传递到主缸,造成对驾驶员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可以考虑防震动措施,如:在ABS执行机构进油口增加一段制动软管,消除震动传递。
3)制动管路其余要求参考SJ-BZ-36制动油管布置规范的相关要求。
4)制动油管布置考虑分装打扭力时扭力扳手空间足够。
3.2ABS执行机构的布置
1)ABS执行机构应布置在防碎石撞击、防泥水部位。如大梁上方、发动机仓。
2)ABS执行机构安放角度应满足图纸要求(应优选电动机转轴水平布置±5o或±10o,次选转轴竖直布置),如下图。
3)ABS执行机构的ECU接头不应水平向上布置,防止泥水进入或进入后不容易流出接通。
4)ABS执行机构不应布置在制动油壶、冷却液壶、洗涤液壶的下方,避免添加制动液、冷却液、洗涤液时溅出腐蚀ABS执行机构总成。
5)ABS执行机构与其安装支架连接时应有橡胶垫进行减震,如下图。
6)尽量避免距离任何电子部件太近或刚好位于ABS执行机构的上方,布置完后应进行EMC测试验证。
7)ABS与周围固定零件之间的间距大于10mm,ABS与发动机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35mm
3.3轮速传感器及线束的布置
1)轮速传感器线缆应使用双绞线加屏蔽。屏蔽单独接地。
2)传感器线束绕开引擎控制模块以及其他电子模块。应尽量使ABS系统的线束与其它导线的距离保持在100mm
3)由于机械方面压力和振动,线束应在ABS执行机构连接后至少200~400mm
4)轮速传感器应布置在干燥、清洁,不易被碎石撞击的部位,远离底盘的最低平面。
5)传感器线束线头在湿的或能溅到水的地方的导线必须密封保护,来防止水分渗到线缆中,并通过线缆渗到连接器中。在容易溅到水的地方的线头必须弯曲朝下。沿着锋利的边缘以及容易被石头撞击损害的线缆要加以保护和固定。
6)传感器线束接头应避免布置在车体下部,最好布置在车体内部。
线束密封性要求:密封的线头和接头必须通过在0.5bar压力下5分钟以上不泄漏的测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J-JX-10-2006-解析零部件命名规范.doc
- SJ-JX-11-2006-汽车外观拍照规范.doc
- SJ-JX-13-2007-整车、机解析工作深度分级标准.doc
- SJ-JX-14-2007-车门解析技术规范.doc
- SJ-JX-15-2007-整车内外表面间隙测量.doc
- SJ-JX-16-2007-整车电线束拆解过程信息记录规范.doc
- SJ-JX-17-2007-前悬解析规范.doc
- SJ-JX-18- 2007-白车身解析流程.doc
- SJ-JX-19-2006-样车分解、评价规范.doc
- SJ-ZT-1-2006-零部件成本监控流程及规范0207.doc
- SJ-ZX-27-2007-S2级开发效果图制作流程.doc
- SJ-ZX-28-2007-S2级开发效果图制作规范.doc
- SJ-ZX-30-2007-S2级开发1:1外模型制作规范.doc
- SJ-BZ-50-2009-A柱布置规范技术要求.doc
- SJ-ZX-31-2007-S2级开发1:1内模型制作流程.doc
- SJ-ZX-32-2007-S2级开发1:1内模型制作规范.doc
- SJ-ZX-33-2008-概念车开发流程.doc
- SJ-ZX-34-2008-后视镜A级曲面制作流程规范.doc
- SJ-ZX-34-2010-后视镜A级曲面制作流程规范.doc
- SJ-ZX-35-12008-XXX公司微车A级曲面技术规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