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背景,掌握早期国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比较、归纳早期国家文明特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多元发展。

二、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为起点,逐步揭示早期国家的特点与发展历程。重点讲解远古时代的文化、早期国家的形成以及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时空架构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兴趣。

2.提问:让学生思考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今天的影响。

【新课内容讲解】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远古文化遗址介绍(如蓝田人、元谋人等)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第3-4页,完成表格填写,并在地图中圈出相应代表遗址:

思考: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怎样的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拓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原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母系社会、父系社会)

3.古代农业文明的基础(农耕与定居)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1.国家产生的条件(阶级分化、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等)

2.夏、商、周三代的更迭及历史意义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禹建立,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

最高统治者:夏王,实行王位世袭制

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机构:直接统治夏部族,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经济文化:

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和手工业

文化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

文化遗存: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2)商

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拓展:内外服制度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其特点是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教材第6页思考点·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提示: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国家治理能力十分有限,同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族而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商王无法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情况下,内外服制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西周

1.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中的封建理解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大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封建一词取自西周时期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分封制,即中国古代早期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近代引入的封建社会是指奴隶制度解体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建立在封建生产关系之上的,以地主阶级掌握地和政权,压迫、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形态。中国的封建社会指的是自战国到鸦片争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

3.早期国家的政治体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等)

4.早期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初步发展)

5.早期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礼乐制度等)

【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分享讨论结果。

2.角色扮演:选取学生扮演夏、商、周三代的代表人物,介绍各自时代的特色与贡献。

3.小组竞赛:进行关于早期国家知识的问答竞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总结】

1.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梳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主要知识点。

2.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早期国家”的作文,以培养其历史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收集并整理关于早期国家的更多资料,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

五、课外扩展资料

1.《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历史文献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记载。

2.历史考古类纪录片,如《中国文明史》、《华夏探秘》等,供学生课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