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校训文化特色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张謇校训文化特色研究

?

?

?

?

?

??

?

?

?

摘要:张謇先生一生办了130多所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几乎囊括近代教育的所有门类。在建校过程中,张謇亲自或者参与制定学校的校训,其共性包括:提倡“诚”,强调学生学会做人;鼓励“勤”,督促学生刻苦学习;祈望“通”,拓宽学生发展之路.张謇的校训文化,已经百年,历久弥新。

关键词:校训文化;提倡诚;鼓励勤;祈望通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不仅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我们了解一所学校的窗口。张謇先生一生通过独资、合资和融资等方式办了130多所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几乎囊括近代教育的所有门类。高校包括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办的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创办的学校最多,有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即南通大学的前身;有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即河海大学的前身;有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是今天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还参与今天的东南大学、扬州大学和暨南大学的创办事宜。中小学校以1909年倡建的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天的南通中学最为突出。在这些学校中,张謇亲自或者参与制定学校的校训,彰显了张謇教育理念中校训文化的特色,

一、提倡“诚”,诚为做人之本

“诚”是张謇参与和题写的校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

张謇参与建立的暨南大学校训是“忠信笃敬”四个字,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篇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非常全面:“忠信笃敬”有以下的内涵: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等意义.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所以校训中“减”的分量很重

上海海洋大学的校训是“勤朴忠实”,言简意赅,风骨鲜明。张謇于1904年就提出“渔权即海权”,倡议兴办了吴淞水产学校。在学校正式创办时,张謇又特拨原复旦公学校址为学校创建校舍。可以看出,“勤朴忠实”与张謇的教育实践非常吻合,其中的“忠实”二字就是“诚”的解读

东南大学的发展过程跟张謇有一定的渊源,学校先后有六个校训,其中第二个校训就是一个字“诚”学校倡导以“诚”为校训,认为“诚者自成”,诚乃有信心、有信力。有信心,乃知非教育不足以救国。以信心为体,以信力为用,此为学校训之主旨,实为教育之根本。

如果说上述学校的校训张謇仅仅是参与,那么江苏省南通中学的校训“减恒”是张謇亲自题写南通中学在1909年创办时,张謇先生为学校确定了校训:减恒,并亲手书写了“诚恒”二字。“诚恒”出自孟子“恬诚恒勇”之说,反映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当时张謇先生就提出:“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大纲。”提倡[来自wwW.lw5U.com]“首重道德,术德兼修”的办学思想,诚于做人,是人一生发展的前提。南通市实验中学等学校也采用诚恒作为校训。

何为诚?是诚心诚恳的意思,意为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他认为反省自己,已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也把“诚”看作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苟子·不苟》)他们把诚视为道德政治的准则。《大学》引申《中庸》关于“诚”的学说,以“诚意”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诚与道,异名而同实”。他所说的“诚”表示客观世界具有的客观规律。有时他又把“诚”直接解释为“实有”,用以说明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说:“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尚书引义·说命上》)据上所述,古代的思想家们眼中的“诚”,是一种观念、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

张謇提倡诚,与他接受的教育有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更与他教育救国的远大志向有关。张謇是清末状元,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烂熟于心。儒家强调“仁”,提倡以德服人,所以张謇办学理念以“诚”为先,符合他的客观认知。张謇之所以提倡以“诚”为校训,当有感于当时的社会“诚”的缺失。当然他没有想到的是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