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时间比较的倾向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研究概述
?
?
?
?
?
??
?
?
?
曹群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09)
摘要: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一直是社会知觉和判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作为社会比较概念转换的产物,时间比较中同样存在这两种倾向。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研究,系统梳理了这两种效应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对影响时间比较倾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调整时间比较的倾向来建构对自我的理性认识,并重点关注时间比较的倾向对特殊年龄群体阶段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比较同化效应对比效应
1.前言
人们在评价自己时往往不是依据一个客观标准,而是依据一定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过去的自己。以他人作为参照点的自我评价即社会判断和知觉研究中的社会比较。Albert(1977)最早通过对Festinger(1954)的社会比较理论进行概念转换得到了时间比较的概念[4]。这一转换包含两个方面:由个体间的比较,转变为个体内的比较;由一个时间点上的比较,转换为多个不同时间点上对自我观点和能力的比较。
时间比较的理论来源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探讨时,离不开对社会比较理论框架的借鉴和对照。经典社会理论认为人类体内存在一种评价自己观点和能力的驱力,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即社会比较。那么,时间比较就是对不同时间维度上自己的观点、能力等品质进行比较,尤其是通过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以获得当前自我形象的评价和意义。故而本文重点讨论过去和现在维度上的时间比较。
对过去信息的评价会通过影响个体对当前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其自尊、主观幸福感等心理因素及行为。比如,人们在回想两年前在能力、心态等方面较消极的自己,并与当前的自己作比较时,既可能会获得一个相反的积极当前自我形象,产生对比效应,也可能会得到一个同样消极的当前自我,产生同化效应。前者会提高个体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后者则会使人体验到挫败等消极情绪,自尊和幸福感也随之降低。那么什么是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比较的结果?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并对未来研究领域和取向进行了展望。
2.时间比较的倾向——同化还是对比?
2.1时间比较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
根据Albert所建立的时间比较理论,人们在时间比较中会贬低过去自我,赞赏现在自我,而对将来自我更加看好[4]。与此相近的是,Wilson于2001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检验了时间自我评价模型,即人们通过贬低时间距离较远的过去自我,赞赏时间距离近的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来保持良好的自尊[5]。这两者都认为人们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评价相反,而根据心境一致性模型(Gebauer,2008),回想自己过去的荣耀会使个体的自尊提高,回想过去的失败则会降低自尊[6]。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进行比较时,倾向于做出一致或相近的评价,获得相近的情绪体验。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比较结果,就分别对应着时间比较的两种倾向: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对它们一种较常见的定义是“同化效应指的是对某一刺激的知觉和判断朝向或靠近背景信息的情况,而对比效应指的是对某一刺激的知觉和判断背离或远离背景信息的情况[1]。”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的探讨主要来源并集中于对社会知觉和判断的研究。例如社会比较中,也存在关于比较结果产生同化效应还是对比效应的分歧[2]。某种程度上讲,时间比较与社会比较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讲,它们都是比较性评价。那么社会比较中关于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的一些研究同样可以迁移到时间比较中来。比如这两种效应的内部作用机制。
2.2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的作用机制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原理和内部机制的研究,经过回顾和梳理,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纳入—排除模型、选择性通达模型、解释—比较模型、解释—比较模型、反思—评价模型、整体性—局部性加工模型等。
Schwarz和Bless(1992)的纳入—排除模型[7]指出,同化或对比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哪种判断信息的可得性更高。目标信息与比较标准较接近或相似,可能被纳入,反之则被排除。较远的过去事件会被排除出个体当前的自我意识,从而在比较时产生对比效应,而较近的事件会被纳入当前的自我意识,从而产生同化效应。该模型假定,人们在判断纳入还是排除某个目标信息时,要经过一系列认知判断过程,如对进入头脑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无关因素对信息的影响,最后决定是否利于目标信息。
Mussweiler(2003)从信息和整合视角出发,提出选择性通达模型[8]。该模型假设,社会比较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产生何种效应,依赖于判断过程中所激活并利用的目标信息,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ocx
- 分析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docx
-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研究.docx
- 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率的影响.docx
-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ocx
- 专题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探讨与应用.docx
- 双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心得.docx
- 教体新区建设对宜春城市发展的影响.docx
- 心理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对比朱峰明.docx
-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