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小马过河.docx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小马过河.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马过河》(第二课时)

学校名称

执教老师

涉及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对象

二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数

1课时

学段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R小学□初中□高中

主题类别

R大单元□项目式□跨学科□其他

教学环境

R智慧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其他

学习

空间

教学设备

R投影R一体机□交互式白板□笔记本

□平板电脑R录播R其他

学生设备

R人手一台□小组一台□同桌一台□没有设备

桌椅模式

□单人单桌矩阵R双人同桌矩阵□小组式圆桌矩阵

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

《小马过河》是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一篇经典童话,隐含的两条哲思,是其流水不腐关键所在。第一条: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背后的意思是:遇到问题要向他人请教,但必须自己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去尝试。第二条:同一条河流,不同的人感知的深浅不同。推而广之: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恩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分析比较、归纳判断、联想推理等思维能力需要得到锻炼,从而将思维推向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这节课以层递式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完成,走向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和改善学生认知。

因此,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办法”的人文主题,设计了“争当有办法的小学生”的大单元整体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任务群框架,如下图:

《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是任务三“小手拉大手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子活动二“给弟弟妹妹说道理”。学生通过任务一和任务二的学习,已经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情感基础,能够带着清晰的目标开展讲故事的探究,并且在《小马过河》第一课时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读出人物恰当语气的方法,有一定的训练基础。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本课融合了人工智能“智慧纸笔课堂”的智慧教学方式,建构技术支持下的情境任务,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本案例就是以《小马过河》一课为例,呈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根据学习任务群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以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开展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达标、主动提升,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恰当运用技术支持让语文课堂在“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

二、教学理念(如基于问题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教学、分层教学等)

(一)大单元视域下情境任务

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将单篇课文纳入到单元体系之中,通过单元主题的引领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或开展活动的方式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提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在《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中以大单元教学设计,并结合结合学校本月开展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跟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举行手拉手活动,给弟弟妹妹讲故事说道理,这一情境任务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突破学科育人困境的重要载体。

(二)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和指导思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standard-basedreform,简称SBR)”,要求教学评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90年代中后期,英国提出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指出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随后,世界各国也先后开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的研究,倡导把评价与教学相整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与评价相互整合,以评价促进学习,把评价用作教学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使评价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紧密地融合在师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评价是三位一体的,评价不是孤立的,是持续地镶嵌在教学过程全过程之中,和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