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杨树的图片

白杨树的介绍

白杨礼赞茅盾

作者介绍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字词积累开垦(kěn)主宰(zǎi)倦怠(dài)丫(yā)枝倔(jué)强婆娑(suō)虬(qiú)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qí)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dǐ)潜(qián)滋(zī)暗长恹(yān)恹欲睡旁逸(yì)斜出不折不挠(náo)补充:晕(yùn)圈楠(nán)木锤(chuí)炼参(cān)天纵横决荡无边无垠(yín)

成语解释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的样子。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不折不挠: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击突杀。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整体感知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思考探究一)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以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

整体感知第一层【第一段】: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第二层【二至四段】:描写黄土高原,展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第三层【五至六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第四层【七至八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五层【第九段】:否定“楠木”,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

整体感知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思考探究一)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①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境美。②白杨树自身的形貌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形美。③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神美。

深入探究细读第2、3、4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色?这高原景色的描写对刻画白杨树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在写景时还写到了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3.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深入探究1.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色?这高原景色的描写对刻画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思考探究二)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有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

深入探究2.为什么在写景时还写到了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感受有两点:一是雄壮、伟大,二是倦怠、单调。接下来写我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与前边“倦怠、单调”的感受形成对比,情绪一下子高扬起来,更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第7段前4句

深入探究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

文档评论(0)

hous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