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VIP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三单元第8课

法律教化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儒家社会引领者法家社会督促者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教化重视对民众的道德引导,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学习目标】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梳理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律令儒家化的主要原因史料实证:利用史料分析先秦时期法律产生发展的历程,认识德治与法治之争及影响。历史解释:认识秦汉至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一、先秦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根据教材P45,归纳总结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思想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法治思想的渊源: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书”之争法治:春秋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

①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②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③限制了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④对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先秦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根据教材及所学,思考“铸刑书”的影响?

学派主张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特点结果儒家(德治)法家(法治)孔子: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有其积极意义,但不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无助国君实现抱负,遭冷落人性善,主张德治韩非: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奉令。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符合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满足了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质是国家治理方式之争,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以礼为主(王道)以刑为主(霸道)一、先秦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根据教材P46,思考: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二、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以礼入法根据教材P47,思考秦朝的法治是如何建设的?汉朝的法治建设如何?律的编纂: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律令并行: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开始儒家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教化方面:“设三老以掌教化”,这是对民众实施的普遍的思想教化政策。教化: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二、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以礼入法根据P47,概括魏晋时期法律的特点及原因、量刑原则、目的特点:律令儒家化原因: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二、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以礼入法根据P47,概括唐朝法律的发展、评价、特点发展:《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评价:①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②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③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④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根据P47,概括唐朝教化的表现①提倡礼治:732年,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特点: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地位: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②注重基层教化: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时期法律教化法律与礼治的关系秦汉魏晋唐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秦律》)、发布“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