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应势之需、因时而动与顺势而为.docx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应势之需、因时而动与顺势而为.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应势之需、因时而动与顺势而为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近年来,学界持续关注产教融合研究,在内涵特征、长效机制、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产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问题仍较为普遍,这既是当下产教融合的实践困境,也是职业教育研究持续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破解产教融合的困境,建议依托规范研究,把加强产教融合的实证研究作为立足点;拓宽研究视野,把加强产教融合的跨学科研究作为出发点;深耕研究焦点,把加强产教融合重点问题研究作为关键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要求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强调,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把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无论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是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其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其关键是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进行了较多的实践探索,但产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持续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既契合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势之需”,也符合学术研究“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和职业院校里”的“因时而动”,还迎合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顺势而为”。

一、应势之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的勃兴

(一)理论逻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

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且同样重要的教育类型,这为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为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夯实了法律基础。从教育政策到法律确认,以类型化为导向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何为类型教育?在理论层面,首先,职业教育应有从中职到博士层次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次,职业教育应该服务区域行业与产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再次,职业教育是学生根据兴趣、能力以及需要选择的教育,不是因为成绩上不了普通高中时的“无奈之选”;最后,职业教育应把“技术”合理性、“职业”合目的性与“教育”合法性作为类型教育的根本要求[2]。在实践层面,已有不少职业院校通过主动学习借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证明从校企间的双向合作转向教育与产业的对接融合,既符合产教互动达到理想状态的需要,也符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独有特征[3]。因此,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以及对类型属性的追求,决定了它在性质上与普通教育的差异,也决定了它跟产业的共生关系,而职业院校实施多元办学,与产业界走跨界合作的道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是实现类型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历史逻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注重学科本位,到注重能力本位,再到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先后经历了校企配合育人、校企联合培养,到校企一体化协同培养的变化[4]。其中,校企双方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合作,形成不同形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专业依托企业、实习深入工厂”的半工(农)半读、“学校办厂、厂办学校”“校办工厂、以厂养校”等模式[5],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零散进行到体系化发展,其“跨界”特征更加凸显,人才培养模式逐步从“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无论是从“方式”向“模式”“制度”转变,还是从框架体系构建向模式内部功能提升转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历史形态,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逻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把“经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