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13 唐诗五首.docx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13 唐诗五首.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唐诗五首

设计说明

此课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律诗,有五言,有七言,大都自然明朗、格调清新。《野望》写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彷徨之情。《黄鹤楼》写登临之景,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使至塞上》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达了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渡荆门送别》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钱塘湖春行》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值得认真品味。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背诵诗歌,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查找资料,提前了解诗人的身世、思想。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有这样一首诗,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历来为学者所重视,且评价甚高。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它就是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

有这样一座楼,和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名列江南三大名楼,它就是湖北黄鹤楼。崔颢曾作《黄鹤楼》,让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两首唐诗,感触诗人的心语,感受唐诗的魅力。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东皋(gāo)薄(bó)暮徙(xǐ)倚驱犊(dú)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qī) 鹦鹉(yīngwǔ)

2.文学常识。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誉为“酒家之南董”。其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行世。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章法结构,一方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学生朗读《野望》,感知音韵美。

1.播放朗读视频。

2.教师范读,读准停顿: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提示】引导学生标注韵脚。

3.抽生朗读,读出节奏。

(二)组织学生译读《野望》,感知意蕴美。

参考课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三)品读《野望》,积累优美诗句。

引导学生自读诗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动静描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作用?

5.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一)学生自由朗读《野望》,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听范读。

3.全班齐读或个人范读,读出语气,读准停顿。

(二)译读《野望》,感知意蕴美。

小组讨论,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语境翻译诗歌。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品读《野望》,感知意境美。

品读诗句,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合作探究。

1.以平平淡淡的叙述,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内心无法平静下来。因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示例: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文档评论(0)

梦中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