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学习背景教材基本信息学科介绍年级介绍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策略总结提升教学活动初识新诗诗歌的名称作者及背景介绍组织讨论分组合作,阅读并尝试解读古诗中的诗句,感受诗歌意境和情感探索关键词尝试使用多种关键词,回忆诗歌主题,并结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杂、篱”等生字,会写“蜓、碟”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说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1.配乐背诵描写乡村的古诗:《乡村四月》、《村居》、《惠崇春江晚景》……

2.引入《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理解诗题,初读古诗

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四时”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兴”,就是随性而写的诗。

2.自由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读准“蜻蜓”两个字的后鼻音,学习“蜓”字的书写要点。

3.教师范读古诗,生自由练读。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小组内交流诗句所描绘的乡村画面。

2.小组汇报,师适当补充。

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1.了解诗人范成大,拓展《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其十一、其三十一。

2.自读古诗,体会诗人悠闲、愉悦的情感。

3.练习表达:诗人信步乡间,走过……,看到……,来到村口……。

总结提升,配乐背诵。

1.总结《四时田园杂兴》所描绘的乡村景色,表达的愉悦心情。

2.配乐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徐、疏”等生字,会写“宿、疏”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说出《宿新市徐公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春意盎然图和村童追蝶图。

教学过程

复习古诗,引入新诗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引入《宿新市徐公店》。

2.齐读课题。

了解作者,解释题目

1.了解作者: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复习旧知《小池》。

2.理解诗题——宿:住宿;新市徐公店,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宿新市徐公店;即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

初读古诗,纠音释义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音释义。

(1)径:后鼻音。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理解“径”是小路的意思;

(2)疏疏:翘舌音;稀疏的意思。

3.学习书写“疏”字。

4.师生配乐共读《宿新市徐公店》。

想象画面,体会童趣

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景物。

2.汇报交流。

(1)结合景物说画面;

(2)为两幅画面取名字。

3.想象画面,说一说:你觉得哪幅图更有趣。

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语言表达,杨万里走出徐公店,只见……一阵油菜花香扑鼻而来,又见……。

2.体会《宿新市徐公店》表达的愉悦、闲适之情。

3.配乐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锄”等生字,学习多音字“剥”,会写“翁、赖”等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背诵古诗。

3.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能说出《清平乐·村居》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1.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能说出词句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心情。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进入新课

1.看图猜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镇林越;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引入《清平乐·村居》,了解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3.齐读课题。

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1)翁媪:老爷爷和老奶奶。

(2)无赖:调皮可爱的样子。

(3)锄豆:锄掉田里的杂草。

3.学写多音字:剥。

4.根据“小、草、好、媪”以及“东、笼”的韵脚读出词的韵味儿。

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小组汇报,师适当补充。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选择喜欢的情景,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抓住关键词“茅檐”、“溪”、“草”展开想象,看到了一幅清新恬淡的茅檐青草图。

(2)古诗拓展,丰富想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2)抓住“卧”字想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