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各国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本节课是对之前学习的《2.5春秋时期的争霸》的延续和拓展,让学生了解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过渡,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中,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涉及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第六章“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与思想文化变革”。内容涵盖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特别是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形成。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史料进行论证,提高批判性思维。

3.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基本知识,了解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对周王室衰微和各国实力上升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听讲历史人物和事件,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他们倾向于通过案例学习,对于抽象的理论概念理解较慢,喜欢互动和讨论的学习风格。

3.学生在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历史事件和众多变法内容难以记忆和理解;对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容易混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变革过程;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商鞅变法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和重要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历史场景感知;使用教学软件模拟历史人物对话,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春秋时期的争霸局面是如何演变为战国时期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1)介绍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包括诸侯国的力量对比、周王室的衰微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为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讲解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例,详细介绍变法的内容、过程及其对秦国和整个战国时期的影响。

(3)分析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介绍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思想多元化。

3.实践活动(10分钟)

详细内容: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战国时期的学派,扮演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一场关于治国理念的辩论。

(2)历史地图标注: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战国七国的位置,并标注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商鞅变法中的某一项措施,如“废分封,行县制”,讨论其对秦国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详细内容举例回答:

(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讨论商鞅变法如何使秦国实现富强和统一,举例回答如“军功爵制度的实施,激励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

(2)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意义:讨论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举例回答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对后世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局限性:分析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中的不足和问题,举例回答如“商鞅变法过于严苛,导致人民生活困苦,最终引起民怨沸腾”。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以及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提醒学生要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观念。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史记·商君列传》:详细记载了商鞅变法的过程和商鞅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战国策》:收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反映当时的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laoshi1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