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如一缕春风扑面而至,
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全体教师如获至宝、认真阅读。通过学
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注重诵读积累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
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
会贯通,化为已有。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
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
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
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
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心理学家也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
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诵读和积累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
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注重自悟探究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
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
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
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
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
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
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
花。
三、注重语文学习生活化
第一,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
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
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
大部分作业。
为此,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并以之为中介,解决语文课
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学生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
性的矛盾。从孩子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
情感世界;以孩子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他们和课文表达之间的
共鸣。
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
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
恰恰表露了他们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第二,生活即课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力。
第三,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
大语文观,注重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
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注重语文学习的体验性
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和感受。语文学习的体验性可以激
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世界的实践过程;是
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
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
提供充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
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
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
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
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
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
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
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
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
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
开启智慧。
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新的课程、新
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
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
进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