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疾病名: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英文名:leadpoisoning-inducedhemolyticanemia缩写:
别名:
疾病代码:ICD:D59.8
概述:铅的毒性较为明显,可影响到体内多器官系统,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是职业性和生活性中毒中发生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铅中毒性溶血性贫血,铅为重金属,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接触和使用的人数众多,当摄入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毒。铅中毒多数由于职业引起,少数为意外事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烟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随进食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工业生产中所见的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因大量服用含铅的中成药(如黄丹、密托僧等,其内含氧化铅),或婴幼儿啃吮含铅的涂漆玩具,在我国南方有因用铅壶热酒所致。慢性铅中毒可表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征及轻度贫血等,严重者可有肝、肾功能损害,中毒性脑病及严重贫血。急性中毒可表现为腹绞痛、黄疸、进行性贫血、抽搐、呼吸衰竭及昏迷等。
流行病学:
病因:铅是银白色金属,略带浅蓝色,密度较高,可用作测定相对密度。质软,展性大,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即可轧成铅皮、铅箔。熔点不高,可用作保险丝。铅有耐腐蚀性,用于化工设备和电缆包皮。铅易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如铅字、轴承挂瓦,可改进金属性能。铅矿开采和冶炼者频繁接触铅尘和铅烟。接触铅较多的是蓄电池的生产和修理者。
常见的铅化合物中,铅丹、铅铬黄、铅白用作油漆颜料,陶瓷釉料。砷酸铅用作农药。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性亚磷酸铅用作塑料稳定剂。铅化合物也用作药物,如樟丹(Pb3O4)、黑锡丹等用于治疗癫痫、哮喘等。在生活中,用锡壶(主要成分是铅锡合金)盛酒或茶,常可引起重症铅中毒;内面涂铅釉料的器皿装酸性饮料可发生铅中毒。用含铅汽油的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可污染环境。根据冰岛冰山集存的冰标本的铅测定研究,当今工业化时代,铅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预防铅中毒应与工业发展同步进行。
2
发病机制:铅中毒引起贫血的机制有两方面:1.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1)抑制血红素合成:铅通过抑制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卟啉代谢的几种有关酶而抑制血红素的合成(图1)。铅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使卟胆原的形成受到抑制。铅抑制粪卟啉原氧化酶,使血中粪卟啉含量升高而由尿中排出。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使二价铁不能掺入原卟啉,阻碍了血红素的合成。血红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作用,刺激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ALAS)增加血中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并由尿中排出。由于亚铁不能掺入原卟啉形成血红素,红细胞内过多的原卟啉与锌结合,形成锌原卟啉(ZPP)。ZPP具有荧光便于检出。多余的铁颗粒蓄积在成熟过程中的幼红细胞中,骨髓检查可见幼红细胞核周围含铁线粒体,称“环形铁粒幼细胞”。
(2)珠蛋白合成障碍:铅对珠蛋白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干扰珠蛋白的β和α链的合成,使其合成不同步。同时铅还能促进血红蛋白分解,这些改变可能使血红蛋白发生构型改变。
2.铅的溶血作用
(1)铅对红细胞脆性、形态和变形性的影响:铅与人红细胞作用,红细胞机械脆性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铅引起血红蛋白改变,进而影响到红细胞膜有关。伴有贫血的铅作业工人,可见球形和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增多。铅作业工人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降低,易于发生溶血。
(2)铅对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铅作用于红细胞膜,使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的破坏。铅抑制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这是由于铅可直接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铅进入细胞可使ATP减少而间接降低酶活性。由于上述膜离子泵的抑制,红细胞K+外漏增加,水分丢失,细胞缩小;同时细胞内Ca2+升高,使Ca2+依赖的K+通道开放,促进K+的外漏,出现溶血。
3.铅抑制嘧啶5′-核苷酸酶(P5N)活性铅抑制P5N活性,使网织红细胞内嘧啶5′-核苷酸不能降解而逐渐蓄积,在胞质内凝聚形成碱性点彩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增加可通过抑制G-6-PD活性而抑制戊糖磷酸途径功能,使铅中毒红细胞更易受氧化剂损害而发生溶血。长期接触低浓度铅引起的慢性轻度贫血与
3
铅抑制血红素合成有关;短期接触高浓度铅引起的急性贫血,除与血红素合成障碍有关外,还与溶血有关。以上一些研究铅中毒贫血的指标也可用作辅助诊断铅中毒的指标。见图1所示。
临床表现:在劳动条件较好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可能仅有尿铅增高而无症状。长期接触低浓度铅,可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酸痛,也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接触高浓度铅时,可出现腹绞痛、贫血和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