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优秀家庭伦理观中的教育之道及当代运用.docx

儒家优秀家庭伦理观中的教育之道及当代运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优秀家庭伦理观中的教育之道及当代运用

摘要:家庭伦理是家庭正常运转的根基,是维系家庭成员幸福和睦与优质发展的保障,更是教育子女、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儒家文化含有大量优秀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如仁爱忠恕、亲亲为大、克己复礼、孝悌为先等。自古至今,这些优秀的家庭伦理观念一直起着调节社会、家庭关系的作用,并逐渐规范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行为准则与育人经验,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挖掘儒家文化中优秀家庭伦理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教化之法,并将其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运用到新时代家庭构建之中,不仅可以夯实家庭本身所具有的实践与教育价值,还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儒家;家庭倫理;家庭教育;优秀传统

【中图分类号】G40-0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177-04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一个国家的繁荣往往与整个国家中家庭的教育、文化、结构等息息相关。我国传统观念历来强调家庭伦理,注重“家文化”的塑造,重视培养子女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这种价值观念不仅贯穿于个体层面,还渗透到整个社会结构中,产生了一种家庭与国家之间密切关联的理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儒家文化尤其看重家庭教育,认为家庭伦理不仅决定着家族的兴衰,还关乎着国家的盛亡。据此,儒家将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关系与教育原则紧密连接,强调家庭伦理以仁为本,礼义忠恕孝等德行规范是治家教子和立身处世的教诲、劝勉与规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家庭结构慢慢发生了变化,教育环境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当下物质生活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浮躁、享乐情绪的高涨,应对这一现状,现代家庭教育需要借鉴传统文化中优秀教育的智慧结晶,并融合于社会发展之中。故本文从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思想与内容出发,以掌握其教育之道,并将其与当前伦理教育环境和家庭伦理教育理念进行衔接,旨在推动新时代家庭家风家教的构建与家庭功能的正确实现。

一、儒家优秀家庭伦理观中的教育之道

儒家家庭伦理是传统伦理的核心与基础,不仅维系着传统社会中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其蕴含的德性教育价值与合理性内核也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的精华思想运用于新时代家庭的构建之中,我们首先应对儒家家庭伦理中育人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

(一)仁者爱人

“仁”是整个儒学体系的基石,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尽管对仁的解释略显多样,但孔子认为其唯一本质还是在于爱人,《孟子·离娄下》中也有“仁者爱人”的说法。仁虽是爱人,但爱的程度却不是毫无区别。按照儒家的理解,所爱的人也要分清亲疏远近,后期甚至还增加了按功劳作为划分次序的依据。如荀子在《大略》中曾说:“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2]。”亲亲既是仁的内在要求,也是仁的重要内容。儒家讲“亲亲为大”,第一个亲为亲近、爱护,第二个亲指的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按照次序排在首位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血缘是人在社会中最先孕育的联系,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我们作为个体并非孤立存在,始终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而联系最早就是由自己和父母共同搭建的。

中华民族十分看重血缘亲情,强调家庭的整体性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仁”正是源于此。凭借着父母初次赋予的爱,无知孩童内心深处朦胧的爱人之情才被唤起,所以仁者深沐爱人之情的源头就在于家庭血缘的亲情。仁爱之心始于家,始于父母。而人在社会中生存,必定会与形形色色的人产生不同的联系,为了与他人、与社会建立一种和谐互爱的关系,必须维持并延续着源自家庭血缘亲情的仁爱之心。亲情的滋养孕育了对他人的关切,爱亲即是爱他人的延伸与扩展。在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时,个体往往首先考虑的也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各种亲近之人,然后才逐步向外扩展。所以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有了原始家庭亲情所带来的这种仁爱之心,爱他人、爱社会也将成为不经之谈。尤其懵懂孩童,如果没有家庭的爱所滋养,没有家庭伦理所教化,他便不会懂得爱人,更不懂得尊重他人。因此“仁”作为家庭伦理的核心,是所有感情的开端,也是一切教育的起源。

(二)孝悌为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孝”道,人伦实践的本位往往根植于家庭,儒学讲究“以孝齐家”。孔子将孝作为君子修身之本,他的弟子有子也表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天然情感和行为作风,同时也是用来实现人之仁的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可交往性的品德特性。孔子多次从人性深处论“孝”,在回答何为孝时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孔子认为孝道不是一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