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04月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管理科学April2024
第2期总第345期MODERNMANAGEMENTSCIENCENo.2TotalNo.345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创新能力培育与经济韧性
●惠献波
[摘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
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DID)
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
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
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
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
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经济韧性;多期DID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等多次外部冲击,尤其是在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持续冲击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仍能够抵御数次的强烈冲击,保持稳步发展,
强大韧性无疑是从容应对外部多变环境的重要原因。经济韧性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空间,使中
国更有底气应对外部冲击。因此,如何增强抵御风险、驾驭危机的系统性能力,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更是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点。城市作为创
新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区域,城市创新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能力。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其中,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尤为引发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
①
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中国创新驱动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系统工程。为探索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发展路径,2008年深圳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创
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已实施15年,试点城市陆续增加,截至2023年,已有103个城
②
市,遍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然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否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如果该效应得以
验证,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回答上述问题对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目前,既有文献从创新效应、生态效应、经济效应3个角度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展开了分
[1]
析。首先,创新效应方面,李政等认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且政策效果呈现
[2][3][4]
非对称倒“V”形态势。其次,生态效应方面,现有文献分别从城市碳排放绩效、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5]
城市绿色创新等方面肯定了试点政策对于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学者们认为,与非试点城市相比,国家创
[6]
新型城市建设通过优化创新生态、全面激发地区创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
①资料来源于《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
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政府网,/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②作者根据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历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批准文件手工整理所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