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pdf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选文范围是先秦诸子散文。把先秦诸子散文集中编排在

一个单元里,并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点相关知识,这在此前的初中教

材中是未曾有过的。我们这样编选,出于两个考虑:其一,体现《课

程标准》提出的要加强学生古代文化修养的精神;其二,突出本册教

材的思想深度和研究性。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往往要求中小学生“读经”(主要是

读《论语》《孟子》),相应地,其他诸子的文章也要比我们国家中

小学生读的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出发点肯定不会是完全一致的,

但有一些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打下古代

文化根基,锻造国民性格和精神。那么成效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

和台湾相比,在古代文化根底上,台湾的中学生确实比我们大陆的要

深厚。而台湾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人,中小学时打下的基础对他们很

有好处。至于“读经”对培养良好人格和精神究竟有无裨益,这个问

题很复杂,这里就不说了。我们是否也应该让青少年大量地学习以儒

家经典著作为主的先秦典籍?这对于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

态度、我们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思想等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在没经过严

密论证和认真实践的情况下,无法对这个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初、高中《教学大纲》及《课程标

准》都表现出对古代文化、文学的重视,增加了文言诗文的学习内容,

提高了要求。在2003年初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附录”

部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里,建议学生课外读《论语》

《孟子》《庄子》等,“选修课程举例”里,有“先秦诸子论著选读”

这一门。或者是课外读物,或者是选修教材,这似乎是一种折中的办

法,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先秦诸子著作的重

视。它最终导向什么呢?这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九年级下册设先秦诸子散文这个单元,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是

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户,埋下一颗种子,对先秦论著感兴趣或将来有志

于从事文史研究的学生可以从这里起步

一、关于阅读教学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各篇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论证方

式,下面试根据各篇课文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提一些建议。

《公输》这篇文章是墨子“非攻”思想的具体体现。配套的九年

级下册自读课本里选用《非攻》一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读一

读。《非攻》阐述了墨子“非攻”思想的理论基础,“窃钩者诛,窃

国者侯”的激烈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

实质,有振聋发聩之效。它由日常事理出发,论证过程非常清晰,学

生理解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读了《非攻》,学生会更清楚地认识墨

子反战的合理性,也会更深地认同《公输》里的墨子形象。

《墨子》的文章,通常认为逻辑力量强,而失之于干枯,《非攻》

即如此,而《公输》却相当有文采。它的文采表现在这些方面:故事

性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能见出人物的基本个性;用讲故事的方

式来引出道理;多处用排比句,使得文章很有气势。

整体来看,《公输》是叙事文章,不过局部有一些说理的成分。

如劝说公输盘时,先诱导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顺着这句话作逻

辑类推,则自然能得出他也不应该去攻宋的结论,这是采用了类比论

证法;可是,公输盘标榜“义”又与他帮助楚王攻打宋国的实际举动

相冲突,于是墨子不留给公输盘狡辩的余地,连用五个“不可谓”从

各个方面堵住他可能会有的托词,公输盘除了默认自己“不义”外,

别无他法。这里颇有点类似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假设一个错误的命题

是正确的,然后由这个命题出发,推导出一些明显错误的结论,从而

反过来证明最初的那个命题是错误的。

《〈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两句话已经成为名言,各个时代的人们都从中得到有益

的启发和教益。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首先要注意的是,

作者在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举战争方面的例子,设计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证明“天时

不如地利”与“地利不如人和”。仔细推究,这里论证的过程远远不

够严密。战争胜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仅突出一个因素有点简单化了。

不过,教学时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而主要看文章的论证

过程。还要注意的是,文章虽然举的是战争的事例,它的论点却是谈

如何治国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

主要是针对治国来说的,而第一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