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毛癣菌病疾病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腋毛癣菌病

英文名:trichomycosisaxillaries缩写:

别名:腋毛奴卡菌病;结节性毛霉菌病;腋毛诺卡放线菌病;trichonocardiasisaxillaris;trichomycosisnodosa

疾病代码:

ICD:B36.8

概述:腋毛癣菌病(trichomycosisaxillaries)病又名腋毛奴卡菌病(trichonocardiasisaxillaris)、结节性毛霉菌病(trichomycosisnodosa),病原菌为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一般不侵犯毛皮质。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亦有散发。

流行病学: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亦有散发。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由病原菌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

发病机制: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一般不侵犯毛皮质。

临床表现:多汗者易患此病。多发生于腋毛,阴毛亦可受侵,其他部位毛发不易受侵犯。毛干上有稀疏散在的微小结节,性质坚硬,粘连牢固,有时可呈鞘状包绕毛干。结节一般呈黄色,有时可呈红色或黑色(我国以黄色者多见),夏季多汗时明显,冬季干燥不易发现。患毛失去光泽,病原菌如侵犯毛表层,可使毛干受损,毛发易于折断。结节颜色可使局部汗液和衣服着色。皮肤一般无改变,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可查明为微小棒状杆菌。病发直接镜检可见短小的杆菌埋于结节的胶样物质中。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多发生于腋毛,阴毛亦可受侵,毛干上有稀疏散在的微小结节,性质坚硬,粘连牢固,有时可呈鞘状包绕毛干。结节一般呈黄色,有时可呈红色或黑色(我

2

国以黄色者多见),夏季多汗时明显,冬季干燥不易发现。患毛失去光泽,病原菌如侵犯毛表层,可使毛干受损,毛发易于折断。结节颜色可使局部汗液和衣服着色。皮肤一般无改变,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病发直接镜检可见短小的杆菌埋于结节的胶样物质中。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治疗:剃去患部腋毛,涂擦1%升汞酒精、10%硫磺乳剂或1%甲醛溶液。

中医疗法:剃去患部腋毛后,外涂复方蛇床子酒(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g,白酒250ml。浸泡7天,滤过去渣,备用)。

预后: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澡,勤洗手脚,勤换内衣裤和鞋袜的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皮肤干燥。

3.避免接触癣菌病患者及衣物,不要接触和玩弄癣病的动物。循证医学: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