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弓首线虫病疾病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眼弓首线虫病

英文名:oculartoxocariasis缩写:

别名:眼弓蛔虫病疾病代码:

ICD:

概述:眼弓蛔虫病即眼弓首线虫病(oculartoxocariasis)是由侵入人体内的犬弓首线虫(toxocaracanis)或猫弓首线虫(toxocaracati)的幼虫移行到眼内所形成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犬弓首线虫为主要的致病寄生虫。1956年Nichols在复习Wilder所收集的24例眼部线虫感染患者的病理切片时,确认其中5例为犬弓首线虫的幼虫。1952年Beaver等在肝脏发现弓首线虫的幼虫后,首先提出了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tions)的概念,即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虽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移行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流行病学:全身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常发生在有异食癖的4岁以下的幼儿,平均年龄2岁。患儿多呈无症状的亚临床发病,但也可引起发热、烦躁、咳嗽、哮喘、厌食、体重下降和肝大等临床表现。在急性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可持续数月到数年,血浆IgG、IgM和IgE通常升高。脑部放射学检查可见浸润灶,可极少同时发生眼部的幼虫移行。眼弓首线虫病虽也多发生于儿童,但多见于健康的4岁以上的小儿,平均年龄8岁。多为单眼及眼内单个幼虫感染,常有接触幼犬的经历,但多无全身的内脏幼虫移行症表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史。

病因:弓形虫病的眼部改变的形成是因为弓首线虫的幼虫直接损伤或为与炎症和瘢痕有关的继发性损害。

发病机制:犬弓首线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犬弓首线虫的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当被成年犬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经肠壁进入血液,幼虫不能完成由肺到小肠的移行,所以无法进一步发育为成虫,仅移行至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当母犬怀孕后,被包裹的幼虫可恢复其移行的习性,随血液经胎盘进入胎犬体内到达肝脏。胎犬出生后,幼虫移行至肺并随呼吸经气管到达咽部,吞咽入胃后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另一种感染

2

方式是3个月龄以内的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幼虫进入肠壁淋巴系统,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再经肺及气管到达咽部,被吞入后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如人食入感染性虫卵,幼虫在小肠内孵出后进入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经血液到达肝脏,再随血液到肺脏。由于人不是它的适宜宿主,幼虫不能完成由肺到小肠的移行来发育为成虫,因此人的粪便中没有犬弓首线虫的卵。幼虫全身播散形成内脏幼虫移行症,可侵犯肝、肺、脑、肾、心、肌肉和眼等组织,通常被反应性的炎症肉芽肿所包裹,许多幼虫可在包囊中存活多年。

临床表现:由于患儿多为单眼患病且外眼无明显炎症表现,视力下降的症状又多受表述能力的限制,因此就诊原因常为斜视和白瞳症。主要的临床特点为眼底周边部的肉芽肿、后极部肉芽肿、慢性眼内炎以及其他一些非特殊的表现。

眼底周边部的炎性肉芽肿病灶是眼内弓首线虫病最常见的表现。在发病初期可见急性弥漫性的玻璃体炎症。在玻璃体逐渐恢复透明后,前段或后段偶见少量的炎症细胞,周边部可见单一的炎性肿块,这种呈白色的炎性包块通常位于睫状体附近,伴有视网膜表面的增殖膜和放射状的视网膜皱褶形成。在视盘和周边部肉芽肿之间所形成的致密的纤维性增殖条带和镰刀状视网膜皱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它所形成的玻璃体-视网膜或玻璃体-视盘的牵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皱褶或视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睫状体的“雪堤样”渗出少见,多发性的周边部肉芽肿亦罕见。

后极部肉芽肿可呈边界不清的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的灰白色肿块,病灶多为1/2~2PD大小,多位于视盘的颞侧。尽管急性期病灶附近的玻璃体可见炎症细胞,但就诊时炎症表现多已极其轻微。随着病程的进展,肉芽肿处形成致密的纤维性玻璃体增殖条带,可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视力障碍多为幼虫直接损伤黄斑所致。

在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表现为慢性眼内炎,多见前房的轻度肉芽肿性反应,但少数严重者也可出现前房积脓。玻璃体炎症细胞浸润致眼底难以窥清,偶尔可透过混浊的玻璃体发现眼底白色肿块或视网膜脱离,但外眼多无炎症充血的表现。后期在玻璃体逐渐清晰后,可见白色纤维膜形成。另外部分患儿可有视盘水肿或炎症、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表现或发现视网膜下活动的幼虫。

3

并发症:可形成肝、肺、脑、肾、心、肌肉等组织的反应性肉芽肿。

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弓首线虫的感染具有91%的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尽管美国疾病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