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疾病名:药疹
英文名:drugeruption缩写:
别名:药物性皮炎;药物皮炎;药物毒;药物疹;dermatitismedicamentosa疾病代码:
ICD:L50.1
概述:药疹(drugeruption)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是药物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medicamentosa),中医称本病为药物毒。
流行病学:儿童的药疹发生率较成人低得多。有遗传过敏性体质者好发。局部外用比全身内用容易引起药疹。
病因:药物性皮炎的发病率约在1%~3%之间,十分准确的统计尚不肯定,但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仍有增长趋势,所涉及的致病药物中以抗生素为多,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安眠镇静类等,近年来中草药引起者不断有报告。
发病机制: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可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发生。
1.免疫性药物反应的病理机制即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引起免疫性药物反应的药物有些是大分子物质,属全抗原,如血清、疫苗及生物脏器和蛋白制品等。而多数药物是低分子量化合物,属半抗原或不全抗原,本身无抗原性,必须在机体内与载体蛋白或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成为全抗原,才具抗原性而引起药物变态反应。另外,药物本身可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成全抗原,也有的药物是由其降解产物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成全抗原。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不同,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也各异,药物中还含有各种杂质成分,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如胰岛素及ACTH等),因此药疹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均较复杂,常常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和症状,而同一种皮疹和症状又可由不同的药物引起。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发生的机制有以下4型:
(1)Ⅰ型变态反应:即IgE介导的药物反应,速发型反应可发生在应用药物后数分钟内,以青霉素发生率高,临床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均可受累,一般有程度不等的瘙痒、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和喉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死亡。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各种化学介质所致,这些介
2
质包括组胺、腺苷、类脂如淋因子、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以及各种酶。
(2)Ⅱ型变态反应:为药物诱导的细胞毒反应,该反应可累及各种器官包括肾、心、肺、肝、肌肉、外周神经、造血系统等。有3种可能机制:
①药物直接与组织发生反应而在细胞表面形成半抗原簇,提高细胞对抗体易感性而遭受抗体或淋巴细胞介导的毒性反应。
②药物抗体复合物可结合于细胞表面而损伤细胞。
③药物可诱导抗组织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如服用α甲基多巴的患者可形成抗红细胞抗原的抗体。细胞毒反应常累及造血系统如血小板、红细胞。
(3)Ⅲ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药物反应,该型特点为发热、关节炎、肾炎、神经炎、水肿、荨麻疹和斑疹。引起上述反应必须是抗原在循环中长期存留,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血清病是由该机制所引起,血清病发生于药物进入6天或更长,潜伏期也就是抗体合成所需的时间。产生免疫复合物型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IgM。能产生类似血清病样反应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磺胺、硫氧嘧啶、胆囊造影剂、染料、二苯基乙内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等。
(4)Ⅳ型变态反应:即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此型在局部接触药物发生皮肤过敏反应中已得到证实。麻疹样药疹、湿疹型药疹、接触性皮炎及肺部过敏性胸膜炎中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机制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发疹型药疹的发病机制研究中不断有进展,目前已对其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体及其与郎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关系以及某些炎症因子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2.影响药物变态反应的因素药物引起变态反应,只有少数人会发生,如用过青霉素患者多数可产生青霉素抗体,再次应用青霉素时并非都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导致发生变态反应性药疹,其间受许多因素影响。
(1)与病毒感染关系:病毒感染提高了药疹尤其是发疹性药疹的发生率。观察发现,在急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的患者,应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治疗,药疹发生率可高达80%~100%,以后又发现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者发生率也增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病毒感染可通过损伤细胞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而引起获得性药物代谢异常,二是由于病毒感染提高了非特异性细胞毒性反应而致。
3
(2)药物的特性:分子量和结构复杂性增加,其抗原性增加,这些属于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肽类激素。多数药物是小分子,分子量小于1000Dal,只能作为半抗原,需与体内组织大分子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单独小分子药物不能诱导发生变态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技术、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菜豆种子生产技术.pptx VIP
-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解读与培训.pptx VIP
- 纳米科技概论-第二章纳米材料-表征(结构)解析.ppt VIP
- 《DB22T 1721-2012 林业木材加工劳动定额》.pdf
- 2021钉钉数字化管理师正确选择答案汇总 .pdf VIP
- 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心得体会四篇.docx VIP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3(思政智慧版)外研社编B3U3 Section A.pptx VIP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怀念蛙鼓》含答案.docx VIP
- 医用红外线体温计(额温枪)注册申报资料全套完整模板.docx
- 《自动驾驶出租汽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