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3课《黄鹤楼》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初中语文]第13课《黄鹤楼》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鹤楼》教案

教材分析

《黄鹤楼》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篇《唐诗五首》中的一首。此诗描写了崔颢登临黄鹤楼时借神话传和景色描写抒发了怀家思乡的深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的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够,不能较好的理解诗歌字、句、联的内在意蕴,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掌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七言格律的对仗与押韵之美。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的怅然若失与思乡之愁的情怀。掌握叠词如:悠悠、历历、萋萋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理解诗歌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体会诗歌意境,了解其中的神话传说。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登临黄鹤楼时所抒发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愁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萋萋”、“历历”等叠词的运用。掌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概物是人非,怅然若失与思乡之愁的情感。通过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中关于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白折服。

作者作品简介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流于浮艳轻薄。后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成就显著。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学生结合注释、ppt展示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扫清字词障碍。

如: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2、划分诗歌停顿,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韵美。(首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尝试朗诵)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初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思考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老师明确:“愁”

精读课文,局部探究。

1、作者“愁”的原因。

导入写作背景。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积蓄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讲解读懂诗歌的办法之一“知人论世”)

2、“愁”具体是哪些愁情?(由此回归到全诗,师生共同分析每一联的内容及情感。)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首联诗句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着重讲解“空”,人去楼空、孤独、怅惘。

(提示让学生用相同的分析诗歌的角度来自主分析接下来的三联。角度如:练字、诗句意思、诗句情感、诗句表达技巧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空旷、渺茫、辽阔。“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明确:此处是诗人登高远眺所看到的景色,描写的是繁茂之景。但该诗的所抒发的情感是凄切落寞的所以此处应讲解对比反衬手法。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傍晚。何:哪里愁:归思难禁的愁情。

研读课文,整体探究。

诗人登临黄鹤楼时描写了哪些实景和虚景?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虚实结合、想象联想。

实写:黄鹤楼、悠悠白云、历历汉阳树、萋萋鹦鹉洲。

虚写:想象神话传说,联想到家乡。

诗的前四句,写登临怀古,人去楼空的黄鹤楼、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景物所营造的空茫、悠扬又清冷的意境,与诗人的彷徨、惆怅、孤独不谋而合,又有层层加重。

后四句,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萋萋的芳草,繁华之景反衬出日暮时分的孤独与思乡的幽怨。“烟”字表现出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六、拓展延伸

回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3分钟)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小结(1分钟)

运用归纳法,总结归纳昔人、晴川、萋萋等词的用法、诗歌情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