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与智能掘进》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docx

《井巷工程与智能掘进》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巷工程与智能掘进》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中文名称:《井巷工程与智能掘进》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DesignofShaftEngineeringandIntelligent

Drifting

课程编号:020040041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

设计周数:1周

学分数:1

课程类别:必修

应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井巷工程和其它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巷道断面形状、断面尺寸选择、掘进方式与支护方案的确定等内容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与绘制图表的能力,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学生今后从事矿山井巷工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根据给定的设计资料和条件(巷道断面设计与施工、交岔点设计与施工、硐室设计及施工等),完成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的巷道断面形状、尺寸的选择、掘进基本参数确定、支护材料选择与支护参数计算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撰写说明书,为井巷工程作业规程的编制奠定扎实的额基础。

2.学习绘制标准的井巷工程图件,具备基本的井巷工程实践能力。

(二)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

包括如下可选内容,可根据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年份选择适当的内容,减少课程设计内容的重复性,并有利于持续改进。

1.巷道(水平大巷、斜井巷道等)断面设计与施工。

2.交岔点设设计与施工,包括交岔点的断面、尺寸、掘进、支护方式等。

3.硐室设计与施工,包括水仓、泵房的断面、尺寸、掘进、支护方式等。

(三)设计要求

1.建议提交手写版课程设计说明书。

2.建议手绘相关图纸或打印相关图纸。

3.进行分组,每组单独布置设计题目。

4.要求参加指导老师组织的集体指导。

5.设计步骤与设计内容完整,符合归档条件。

三、设计数据及资料

设计数据主要有(上山巷道设计示例):

某新设计高瓦斯矿井,位于地势平坦的中原地区,已知设计基础条件如下:

1.煤层地质情况:井田总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南的单斜构造,开采单一煤层,倾角8°,煤层平均厚度6.82m,为不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5.18m3/min,相对涌出量3.55m/t。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100m,东西走向长度L约为5km,南北倾斜长度为3km。

3.矿井生产任务:设计年产量A为90万t。

4.矿井开拓与开采:采用单水平两阶段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为-100m。第一阶段采用上山开拓。第二阶段采用下山开拓。井筒形式采用双立井开拓。大巷布置在煤层中,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2。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152人。工作面进风流温度20℃,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最多15人。掘进工作面一次炸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9kg,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5人。

5.阻力最大和最小时自然风压分别为1100Pa和400Pa。主要通风机装置(含风硐)阻力取120Pa。

6.部分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见表1。

表1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井巷名称

井巷特征及支护情况

断面积㎡

长度m

副井

圆形,罐笼,有梯子间,直径6m,混凝土碹

28.27

400

主要运输石门

拱形,混凝土碹

15.7

200

主要运输巷

拱形,混凝土碹

15.1

900

轨道上山

拱形,混凝土碹

13.3

1200

皮带上山

拱形,锚喷

15.8

40

工作面平巷

拱形,锚杆

15.8

1500

采煤工作面

矩形,液压支架,控顶距4.2~5.2m,综采

10.18

150

回风石门

拱形,混凝土碹

15.8

50

回风井

混凝土碹(不平滑),风井直径D=5m

19.63

100

7.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中,煤层上方为0.2m厚碳质泥岩伪顶,直接顶为厚11.7m的粉砂岩,老顶为石英砂岩。煤层底板为0.4~2.0m碳质泥岩伪底,直接底为11.4m砂岩,老底为均厚为8.68m的灰岩。

8.通过轨道上山的用水量为72m3/h,风量为88m3/s。

9.轨道上山采用ZK10-6/550型电机车牵引1.5t矿车运输,轨道上山内设供水管Φ76×3.0一路,另设动力、照明、通讯和信号电缆各一路。

图1开拓方案剖面示意图

图2开拓开采布局方案平面示意图(上山部分)

设计资料主要有:

1.设计矿井基本地质条件。

2.设计矿井生产能力及开采技术条件。

设计资料具体根据巷道、硐室与交岔点三种设计题目给出相应的具体参数。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

(一)封面、目录。

封面要求:统一模板,标注好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信息。目录自动生成至二级标题。

(二)摘要

概述课程设计过程和基本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