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一、本次设计的课程思政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

情怀,启发学生联系新时代,激发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动将自

我融人祖国发展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学会感知美、欣赏美,领

悟古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

情,进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

本案例课程思政融入点与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穿插在教

学环节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课程思政教学时长有机融入整体教

学时长。

1.课前:课程思政引入

【课程思政融入点一】位于导入环节。通过一副关于杜甫的对联导入

新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浓浓的中国文化氛围内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

的伟大情怀,点拨学生树立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识,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课中:课程思政贯穿授课过程

【课程思政融入点二】位于课中知人论世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总结杜

甫的生平进步理解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

一种体现,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精神早已融人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所以杜甫才会被后世尊为“诗圣”。

【课程思政融入点三】位于课中合作感悟环节。在对全诗进行了鉴赏

感悟,学生明确杜甫所表达的“悲“悲的内涵后,引导学生得出他所有“悲”

的根源正是国家的苦难命运,更是因为他心系国难民殇,进而能够受

到杜甫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染,能够自觉地将个人与伟大的新时代

联系起来,弘扬爱国精神,树立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思想信念。

3.课后:课程思政总结反思

【课程思政融入点四】位于结课品评艺术环节。目的在于完成全诗鉴

赏、总结艺术特色后,通过诵读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进而

能够激发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心理倾向,能够感受汉语的魅力,热

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案例描述

登高

请学生先看一副对联,说说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哲圣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引出唐代诗人杜甫,进而进人诗歌学习。

【课程思政融入点一】这是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副对联,为中国现代

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所题,这16个字歌颂的正是杜诗感怀天下、

忧国忧民的境界。读杜甫的诗歌,透过优美庄重的文字同他对话,既

能穿越千年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又能激发起我们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以便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位置与责任。

一、走近诗人知人论世

1.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

国优民,人格高尚,约140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

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杜甫的生平

(1)年轻时,曾有“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10年忍辱和辛酸。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曾经历过“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4年。

(5)曾被叛军扣留9个月,曾因直谏而被贬。

(6)晚年,曾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救济。

(引入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的夔州,“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

阀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漂

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

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这年九月重阳节他抱病登台,

我们看看诗人眼前的秋景会引起怎样的情感)

(7)59岁时,客死舟中。

【课程思政融入点二】杜甫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随着国家的命运起起伏伏,是唐王朝

由兴而衰的见证者,“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

是他的一贯精神,他将自我与国家、

文档评论(0)

176****9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